长篇影评
1 ) 心灵访客
其实这不是一篇影评,而只是小长假带来的一点点想法而已。
经历了三年疫情,第一个小长假,明明知道出门就是要遭罪,人堵、车堵、酒店堵、景点只是去罚站而已,但是能出动的人都已经在路上,我也不甘寂寞,去福州探探亲,只是没想到需要提前抢动车票,这个假期有太多的没想到了。
没想到五一节那天下午和彭老师去逛了逛三坊七巷,人山人海,彭老师笑称:现在看到人群,会有想戴口罩的念头,这是疫情留下的后遗症之一吧,我们赶紧逃离,没想到的是转个弯,我们沿着一条由榕树搭起拱顶的林荫道下散步,傍晚六点多的光线清明透过树枝,清风徐来,我不禁感慨:彭老师,这样的一个午后,穿过人群来到这,太值了!浸润在这样的夕阳余晖的光线中,领受这暮春时节万物呈现的特质,是不是也惊叹于季节带给你的丰盛体验。
每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这完整的一天。
散散步,和你爱的人手牵着手,就在风景里,远方已经不重要了,这算是别样的“心灵访客”吧,嗯,另外要提一嘴,电影也是好电影,推荐观影……
2 ) Jamal's writing William read in the class
“Losing family
Losing family obliges us to find our family,
Not always the family that is our blood,
But the family that can become our blood.
And should we have the wisdom to open our doors to this new family?
We will find that the wishes we once had for the father who once guided us,
For the brother who once inspired us
…”
盲听的电影,字幕是中文,大概是这样
想知道这首诗的全部内容
3 ) finding forrester
写作课上的老是推荐的。果然美国教writting的男老师大部分都是文艺青年么。片尾over the rainbowl诠释了整个电影。隐居作家和追寻梦想的年轻人的故事?这么说好像有点太浅薄和轻热血。但一定是一部值得一个人静静看稍稍思考的电影。
关于写作关于人生关于选择关于梦想关于这个世界。
最喜欢的部分是深夜老爷子擦亮玻璃自己给老式自行车打气然后特别气定神闲的骑车在摩登大马路上。那种色调和背景乐完成了整个世界。感觉这就是面对这个复杂危险世界的最佳味道吧。
人总会经历不能承受的悲痛和不可思议的好运。
不知道要怎么总结这部电影。
很喜欢。
over the rainbowl...
嘿。
多说也只是余缀了电影的意义吧。=]
4 )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它就实现了呢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美国电影开始走进我的内心,似乎能从这些影片中看到自己,这部片子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片名,心灵访客,现在这个社会还有多少人会注重心灵的真实,梦想是每个人心灵的的港湾,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是你梦想道路上的催化剂,遇到一个彼此心灵相通,彼此欣赏和拥有共同爱好的朋友那是多么宝贵的,他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希望,为你打开不一样的见解,一句鼓励,一句认可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的未来。
佛罗斯特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是因为看到自己哥哥被抢救时看到护士对于他书写的作品表达仰慕之情,这让他对写作和生命产生了新的理解,所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来怀念过去和逝去的人,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了年轻有活力的贾莫,两人之间有了一段珍贵的忘年友谊,因为这段友谊,为了帮助这个年轻人证明自己的才华,慢慢开始改变自己多年的生活和想法,阻碍友谊的从来就不会是因为年龄的差距,身份的不同和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只要两个人有共同的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用心交流,这种友情是没办法用话语来形容的,这是我们都向往的一种方式。
心灵访客,年轻小伙就是突然闯进佛罗斯特内心的访客,因为信任和理解彼此成为了对方心灵的慰藉,世界那么大,社会那么现实,一个人总会害怕面对,同时也很向往,就这样在纠结中迷失自己,人活着,就需要有一个出口,一个心灵的出口,需要交流,需要被理解,和共鸣!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世界不可怕,勇敢的打开心灵,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美好,用心去感受每一份真诚!愿我们都能找到那个心灵访客
5 ) 《心灵访客》
本来不想在此文中加以以评断的语气,只是想写写自己的感受,但又想想,自己感受中难道就没有来自于潜意识中的评断?
刚刚看完这部片,记得剧情中有句话:“写初稿时是用心写,然后再用脑子修改”,大概是这样说的吧,我写的这篇东西,就以此为根,也许以后会修改吧,谁知道呢?
剧情中的经典语录很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根据这些语录,可以展述出整个电影的想要表达的思想。或者应该说这些语录就是电影的核心。就拿我现在还零散记得的一些剧情中的语录来论述吧。
例如:“人为什么为自己写的东西,总是比为别人写的东西好很多”,“在别人的游戏中赢了别人”,“是为了寻找那份真正的友谊”。
就这三段话,在其中已经能分析出影片的核心思想了。核心思想?怎么听起来这么怪?哦,原来想起了体制教育中语文课的课文分析,本文有几个自然段?分别表达了什么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哈哈,走远了,言归正传,转什么?转到了《打开那扇窗-心灵访客》这篇影评,是的,其实这篇影评中的标题,已经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影片的核心。即“打开那扇窗 ”。
6 ) Brew friendship into family love
We lake nothing in the world but sincerity.
The first stage of the relationship is dispute,especially when a treacherous boy in 16 met a stubborn geezer who always staring outside by telescope. But there is an old saying in China:"No discord, no concoed." Conflict is an unavoid factor in communication, however, an effective intercharge can melt it away, that is the reason why Jarmo and Forrest could fo further in their relationship.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relationshipis to accept and coalesce minds.They got further understanding by paying sincerity.Setback is the most necessary factor that could not skip. True friends could forgive, tolerate, even love their shortcomings,which remainds me of 'Mary and Max".What mary did wae to send a bottle with "i am sorry"to her only true friend,--Mr.Loney,Max, and he soon forgave her, even though it was hard.Jus like Forrest helped jarmo to dig out his talent in writing, jarmo helped forrset to overcome fearness and disappontment of the world. In this ''ship'', they tried their best in offering freedom and sincerity.
The last stage of the relationship is to brew friendship into family affection. The love in parents was supposed to strangers initially,but they went through the levels of strangers, friends, couple and relative. So did jarmo and forrest. Love and sincerity just like relay baton in life,passing on the positive energy to all the world.
7 ) 关于写作
想读很多书,然后就想写东西。多少有些不自信,认为自己写出来。以前写作文的时候就很艰难,感觉对那些题目不曾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幸运也活了二十年,终于有些想表达东西,在QQ日志上发表的就都是白描自己的心,当然其中几篇因为不是很勇敢而用了借代暗示的方式。写完的时候心里是特别舒服的。然而可能白描的东西不适合直接给自己认识的人读,反馈回来的东西(不反馈也是反馈)并不让我觉得自己写得不错。如果这是想逃避的心理,那么允许我在可以写出很好的东西之前躲躲吧!
《心灵访客》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我很喜欢,我一直都喜欢这样类型的电影,有逆袭,有爱情,有书,有写作。我对外国人的名字完全没有记忆能力,好像叫威廉的老作家是个很不错的作家,虽然影片里并没有介绍他那唯一出版并让他成名的书(好吧,我也忘记了名字)的内容是什么,但我相信如同他的生活一样,那一定就是作家本身。而小作家,贾默简直就是我的偶像,我是说他比我混得好太多。他的家庭财政能力或许相比纽约高大上街区的人比起来差很多,家旁的治安不是很好(他从女孩子家回家的时候街上下起雨,街道上有慌张飞奔的警察车和正在燃烧撞到街上的房子的车子这一幕我在看影片的时候理解错误了,我开始以为他家肯定被火烧了,后来发现不是后,就感觉莫名其妙,是看完影片之后才意识到是对他家旁环境治安的描写,以凸显他的无奈和上进,是很重要的背景描写,为影片很多情节做了铺垫),但是我想说,贾默你还住在纽约呢,你可否知道纽约市哪里,虽然没有爸爸,但是妈妈和哥哥,朋友都很赞。我不是试图磨灭贾默的努力,或是抱怨我与贾默相比并不好到哪里去的家庭环境,我当然不是觉得我家没在纽约有多糟,或是试图表达我妈妈哥哥或是朋友有任何的不赞,相反我是想在提醒贾默的同时提醒自己我还有爸爸支持我,我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外甥女朋友们是有多赞,我是有理由幸福的。当然要和天才贾默学习的地方就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更多并为此奋斗。他因此是一个活着的人,具备当作家的基本潜质。我是说有真性情的思考的人才能当作家,不是吗?看威廉,和哥哥之间的亲情多自己的影响,因为写作这件事对世间虚无的明白,喜欢动物,喜欢故事,还能够帮助有想法的后辈并与之成为朋友。相比之下看看那个让人讨厌的什么教授(看,我是真的完全不记得他叫什么名字了),石板完全没有温情,一心成名而不敬业爱岗,上课那不可一世的神情是在思考怎么教出下一个威廉而不是陶醉于通过冷暴力拒绝挑战树立的自以为的作家权威形象吗?或许他确实读了一点书,积累了一些文学知识,能写一点东西,但是最后却只能用这些在课堂上为难一些课业不认真的同学还以此得意,课业不认真的学生没有不屑回答不上问题的原因不是被老师的敬业爱岗感动亦或是为自己的不争而后悔,而是害怕老师的报复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至于遇上了贾默这样的课业认真有天分的学生,他则试图用一切可能的假设来让自己相信这是假的,即使这样的假设可能合理确充满恶意有极大的可能伤害到当事人他也毫不顾虑,最后在课堂上被贾默现场天分的表演难堪挑战的时候(well done,jamol!),我们的教授的终极武器是“get out”,哪一刻他却是绝对的弱者,被弟子心灵才情感叹而怀疑人生气急败坏的小人。然而无论是在影片总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小人永远不是主角,他只是用来铺垫拥有真性情奋斗不止的主人翁逆袭剧情的一个小人物,让我们欣赏到别有趣味的反小人战,让我们相信在这战役里虚伪是炮灰,也让我们相信想比之下,真性情才具有真正的力量,天啊,他写的唯一一本书因为出版商打给威廉的一个问候电话而不得出版,威廉只出版的一本书却是扬名万世。我饶有兴趣要提一下这位自认为认识威廉的教授终于在比赛现场见到为拯救自己的朋友而出现的威廉时仿若见到神见到偶像一般的眼神实在有趣,还有就是得意威廉出现在自己举办的写作比赛现场而与捞以荣誉时急不可待的神情也是有趣。这位教授有的是写作技巧然而却毫无活着的意思,如何写得出人们想看的书来,这位教授也是忙于以自己所知晓得文学技巧强制树立权威,对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展示无遗的虚伪,莫荣而不知生活小人本质则毫无知觉。我或许不通写作技巧,但我自信不是毫无知觉,如果还不算活着,我愿意写更多不给人看的心境白描。
有些好电影就是必须在非常安静的心态下看,才能感觉到其好处,所以他们总是被浮躁的大众忘记在角落里,最后我庆幸我看的是原声不是配音,不然肯定也不会有这么感动
虽然范桑特极力让这个故事显得神秘迷人,还有肖恩康纳利魅力撑场,更不提明星加盟串场,但其中过场般的脸谱化配角,虚晃一枪的空洞主题,还有结尾与女人香的相似却毫无力度的收场,都让电影显得如爆米花般缺乏营养和真诚。
<心灵捕手>导演的姐妹故事作,搞笑的是结尾达蒙还来客串了一把。剧中老作家独居在家,拒绝与外界有任何形式的接触,但这一切却被一个愣头愣脑的男孩打破,最终他们收获了珍贵的友谊。看似俗套的故事,却永远那么打动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始终是我们活在世上最大的惊喜与奖励吧。
帅太重要了。肖恩.康纳利走出家门,骑上自行车那个段落,太像金城武在台湾拍的那个广告了,而且深红色皮夹克,灰白色的工装裤也是金城武喜欢的搭配。黑人小帅哥五官精致、紧凑,表情平静、深沉。
不想浪费自己的脚步在别人的道路上,创造一些让自己欣赏的东西,创造一些。
看了书之后我觉得其实书比较好看 不是说电影不好看 就觉得我心中的JAMAL和女主不是这电影里的感觉 不过WILL倒是一模一样呐
其实可以把本片当武侠来看,克劳福德多年前败在佛瑞斯特手上,一直耿耿于怀,多年后遇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后生,招式居然似曾相识,于是各种使绊,终于逼出了克劳福德,输不起的佛瑞斯特遭遇二次惨败,突出的是黑人天才与白人癌患的珍贵友谊。
我最喜欢的007的扮演着,虽然有家暴,HOHO~~
题材期望落差,同一个导演,但心灵捕手明显在剧本上要胜过此片几个档次——不过还不失一部缓慢安静的电影。
中规中矩吧,作为已经拍摄过《心灵捕手》的导演来说,此片可以说是毫无特色,也远没有前作让人震撼,黑人男孩的表演更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除却肤色不说,根本没感受到其有多么有天赋之类的,甚至还有点儿蠢的感觉。
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就是高潮处的铺垫不太够,William一下就能推着自行车出来跟众人见面了,当然老肖是依旧帅得不要不要了~
某种程度可以算是《心灵捕手》的姐妹篇。甚至马特·达蒙在最后还专门出场客串了一位律师。导演在这两部主流的励志故事中,都加入私人化的疏离感和诗意表达,这种非公式的作者性表达,让两部影片从同类影片中脱颖而出,没有被时间淹没。但本片中肖恩·康纳利气场太强,黑人小男孩也只能勉力才能跟上。不像《心灵捕手》中的两位那么相得益彰。早熟的安娜·帕奎因在本片中熠熠生辉,谁也不能否认十一岁就曾在《钢琴课》中有过天才般演出的她会是未来之星,所以后来高开低走甚是可惜。本片还有年轻稚嫩的迈克尔皮特,三年后,全世界都认识了这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
看这部片子时所有人都会想到《心灵捕手》吧?虽然整体剧情略显俗套,但有些时候,跨越了年龄、种族,得到相互契合、相互扶持的友谊还是让人感动的。这也让我们相信人与人的相遇相知,永远值得期待。
其实很少在凤凰电影台看电影,尤其忍受不了中间的广告,今天难得发现这部过去的影片。这部影片上映的时候我也刚刚步入大学,也是怀揣梦想的时代,设想青春时代如果也能碰到类似的老师该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可惜电影毕竟只是艺术创造。心中怀有遗憾的人才会有所期待,既然选择的道路便不能回头。
The key to a woman's heart is an unexpected gift at an unexpected time.
当年看过后兴奋极了,当时就写了影评,但早都不知道仍哪儿了。毫无疑问,这就是《心灵捕手》的姊妹片,而且个人认为无明显高下之分,只在于你先看了哪部片子,哪部率先感动了你。Sean Connery,推自行车的样子帅呆了,只要他想迷倒观众,总可以轻松做到。
虽然这个电影不值5星,但是我毫不犹豫的给了满分。挺好~
啊,范桑特其实是用了很多凯鲁亚克的本人经历来化成这个故事吧——成绩很好总逃课热爱文学的大个穷小子,因为橄榄球打得好被哥伦比亚预备学校招收,最后去了哥大遭受排挤不想再打球最后辍学。区别是范桑特给这个故事里男孩足够的幸运,一位前辈作为良师,彼此拯救,要是沃尔夫没有死得那么早大概也和杰克能凑成这么一个故事。好在杰克遇上了卢卢和艾伦,有了新的战场。范桑特是真的垮掉迷弟吧,还制片了在路上和嚎叫,呜呜。
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这类电影!over the rainbow,好听!HBO台棒!!!
和心灵捕手一脉相承。这种跨越一切的真心相交的友谊真的很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