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最后一集,眼泪完全止不住,那种曾经是万人迷和演技派,到晚年无戏可演。曾经众星捧月,到后来去片场还要自己打车去。谁又能想到这位无人问津的演员曾经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到最后,连她对演戏的认真和执着都看起来是那么可笑。最后一集琼的梦境简直是最大的亮点,那份现实与梦境的对比,更能体现出那份孤独,自己光荣的一生到头来都是被媒体所操纵的,自己本可以交到一个好朋友,也被媒体搞得争锋相对,琼死后,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致敬环节只有两秒她的镜头,五十年的演艺经历到头来只有两秒,这份心酸让人心痛。全剧最后的镜头回到了她们工作的第一天,琼坦言贝蒂,希望能够交到一个好朋友,贝蒂欣然。然后戛然而止,留给人的只剩对她们命运被媒体操纵的无奈。
传记类电视剧本来就有个好处,它承载这历史印记,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那些人们所经历的变化。在这部电视剧里,告诉这我们那个年代的好莱坞产业,以及女权和同性恋现象。与其说是两个过气女明星的婊气对抗,我更愿意看作是一部描绘60年代站在滑坡上中产阶级女性的历史记录片,这并不意味着枯燥无味,而是在褒扬该剧在完美的阐述故事之余,很好的承担起了题材后历史的重量。
刚刚终于看完了贝蒂与琼的故事,在开往本科毕业学校的最后一趟列车上泪如雨下。
一.宿敌
最后一集仔细斟酌后发现有美恐6的影子,琼死前的四人晚餐对话,虚幻到现实的转换,亚当采访琼纪录片中的人物同时都出现在了奥斯卡颁奖典礼,而且穿着都是纪录片中的那件。
看着50年变成2秒,那绝代美人的脸。
而最后亚当对于贝蒂的询问,也就是唯一一次,这个故事唯一可以知道真相的当事人,和对兰闺惊梦这个电影背后故事好奇的艺术家的对话。
“她是一个专业的演员,我们因为一部电影而有了一次合作,仅此而已。”
所以前面七集半都是经过那部纪录片,以及后续相关人员的回忆得出的。
我们没人知道她们俩之间到底是不是朋友。墨菲和创作者们显然得出了她们是朋友的结论,我也这样认为,但是她们此生无奈的成为彼此的宿敌。
我们抛开真相只看故事吧。
二.梦境
有能力和理想的女人注定要承受很多磨难。这个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都是舞台上舞台下两个场景共同来营造的。
琼对于光鲜演员背后的那个可怜胆小鬼无比惧怕,所以她最后哽咽着在死前梦境中亲口说出来了和贝蒂说过的那句话“你扮演过最好的角色就是琼克劳馥”差不多的“只想拍电影,但我终其一生都在战斗,扮演琼克劳馥这个角色”,而梦境中的贝蒂耀眼温柔,亲自用保护的口吻要求媒体和资本对琼道歉。
当然她们就算在梦里也知道道歉不可能,但是在琼的梦里,她们在琼生命的尽头成为了朋友。
琼在梦中醒来,红妆长裙变成苍老白颜,灯亮的那一刻她就走向了永生。她希望泡在福尔马林中也是优雅美丽的,她希望观众无论在什么时候看到她都是优雅美丽的,所以在得了癌症后毅然决然的再也不出现。
她视死亡如生命。
贝蒂在接到讣告后的神情
以及那句经典的"妈妈说过死亡是好事,琼克劳馥死了,good"的演绎包含着浓厚的感情,一个热烈地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强势的女性颤抖地对于一个想要绯闻的记者说出了对这个女人死亡的感受。
而这句话大部分时候,都被媒体曲解为嘲讽,在我一开始找资料时候,也理所当然理解为嘲讽。我本来就浅薄了,媒体再浅薄,我就完蛋了,我要卸载整天夸人民的名义择天记的媒体app了。
三.家庭
整个故事形成了一种对比,两个人的电影,生活,家庭,日常,动作,鲜明的画面色彩来回切换。
贝蒂没有琼的天姿国色,也没有像琼一样靠色出道,可是她的家庭呢?依旧婚姻不美满,孩子又因为她性格恨她。琼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疼爱照顾,除了第一个大女儿,其他孩子和仆人朋友对她都一致好评。
两个人大女儿都写了一本书来抨击自己老妈这是相同的,贝蒂对BD抨击自己的书不屑一顾,再也不鸟她;克劳馥大女儿的圈钱书却遭到琼所有孩子友人同事的批评攻击,呃,为什么外国人喜欢写书骂爸妈,你不和她过了你还骂她,还让那么多人知道,你要想盼着她们早死你拿把刀算了,写书那么辛苦。
四.基佬
所有文青基佬都在那集“你作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什么感受”时哭成狗,可能因为我们亭亭玉立又寂寞比较久,所以戏比较多吧。
我们的生活态度和一心向美的灵魂宗旨,让我们对于美丽传奇鲜明做自己的贝蒂和琼很热爱,墨菲的作品更有很多细节不停连环戳中姐妹们的心窝。老姐妹躺在沙发看电视,两个花蛾子一样针锋相对,毒舌背后的好心肠……
我们受更是翘楚,又是男人,也懂女人,所以我对宿敌的喜爱已经排到低俗怪谈下了,姐妹们奉献你们的五星吧,让宿敌在豆瓣也封神。
————————————:————————————
当还原度极高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在第五集结束时,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迎来了尾声。灰暗的天色下,琼坐在床边,看着那座不属于她的小金人,低沉的音乐慢慢出现。
一.谁赢了
琼与贝蒂半生的故事很多,但被大众所彻底围观和知晓的就是她俩的争斗,她们争斗的中心是什么呢?是谁的演技更好?谁能重夺荣耀?谁可以在生涯后期光辉谢幕?
所有的中心都指向那一届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之前有个评论在第一集后斥责我,说我浅薄的用奥斯卡衡量电影的成功,宝宝很委屈。)两个女人的成功标准仿佛不是靠她们的电影来描述,而是就是用那座冷冰冰的奖杯来塑造。现实和理想化根本不一样,现在呢?现在和几十年前似乎也没多大区别。
这部电影的诞生,是琼极力推进的,贝蒂的出现也是她的建议,可是演技上贝蒂比琼更耀眼。
如果没有琼,不会有这部电影;如果没有贝蒂,这部电影不会是一部优秀的恐怖片。当荣耀被时代限制成奖杯,衡量她们谁成功的标准似乎就是奥斯卡了。
最起码她们当事人是这样觉得。
人间喜剧,贝蒂气势汹汹的来了,悲戚戚的走了,没有拿到她理想的第三座;琼赌了一把,在两个年轻女演员的体谅宽容下,沐浴着闪光灯,抱走了贝蒂最爱的奖杯。
也是她最爱的奖杯。
二.琼和贝蒂,你更像谁?
或者说,你更喜欢谁。
五集完毕,伴随着自己搜索的各种资料,我更喜欢琼。
每个能看到这部剧的人,都能从两个女人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她们一个是烈火,一个是白霜。
琼出身卑微,靠美色上位,贝蒂天赋卓绝这些已经被翻遍了,不用我再哔哔。
当琼和妈妈西塔相处的时候,我都会笑出声,甚至琼出现的时候我都会很开心。她会在所有自己出现的地方放百事可乐,认真到可爱的践行职责;她会在女儿房间抱着娃娃哭着寂寞;也会认真的去搞事情被欺负,去寻求肯定,或者被践踏也要抬头的小骄傲。她也是迂腐的,她会遇到困难马上就色诱,被嫌老慢吞吞的尴尬几秒;也会残忍的拒绝女导演,并且一针见血的告诉她现状。很让人心疼可怜。
贝蒂的天赋和出身给了她纯粹做一个演员的资本,最起码不用从洗厕所开始。贝蒂无疑是鄙夷琼的,凭什么你这样的人用下贱手段也能做演员?也能得奥斯卡?也能在年轻时候红过我?她不在乎是因为琼自己才有了一次机会,因为她对自己,有十分明确的肯定。她对琼冷漠,却对其他有才华默默无闻的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她不屑用琼谋生的手段,即便生活负担依然重,她也会在剧院演着自己看不上的小剧目。
我更喜欢琼,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强大的职业天赋。从泥沼里爬出来,有的时候所谓下贱的方法只能是唯一的路。况且美色和甘愿献身爬出去,也是一种天赋,天赋没有高低贵贱。
贝蒂太耀眼,让人瞩目,但会灼伤别人。琼就像是美丽蔓延的秋日白霜,冒着丝丝冷气,沁人心脾。
三.宿敌
剧中强调的宿敌们,一直在说自己和对方的敌意是媒体给的,真的么?
还不是自己的欲望。
当然,也可以说,欲望也许就是媒体给的呢?但怪别人不如想想自己。
怎么样才会和一个人成为宿敌,宿命中的敌人?
我和你不一样,但是我有的你都有了。现在我和你有同样的欲望,那我们就是宿敌。
琼和贝蒂身份在好莱坞都是匹配的,暮年光辉一次的欲望,和她们挣扎一生想要“超出男人掌控安排”的目的就融合在了一起。但是冰冷的奥斯卡奖杯只有一个,注定会是宿敌。
我们也不想啊!
片中出现很多次。琼的纪录片回访中那个端庄大气的美人影后也将一切都归咎于媒体。
呵呵。
媒体最容易背锅了。
四.兰闺惊梦
我日常是搜罗各种奇怪影片看,都是涉及人性啊,生命幻觉那种,现在剧中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已经结束,剩下的集数应该是全部在日常交锋,我要简单谈谈这部电影。
第一集后有个cult片粉撕我,说这部电影很伟大,是一百部必看优秀电影之一,哪里不成功?翻了他关注和看过的影评,以及我搜了搜资料,才发现是一百部必看优秀“恐怖”片。
一百部必看优秀电影,兰闺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兰闺的剧情本身范围就不大,讨论的东西也不多,自己去看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了。整个电影都是贝蒂的放大表演秀,剧情很简单,贝蒂演的很好,把恐惧和神经质演的很吓人。
无比期待后续剧情。
期待已久的FX新剧《宿仇》(Feud)终于在本周开播,本剧第一季讲述的是贝蒂·戴维斯和琼·克劳馥两位伟大传奇女演员之间的仇恨故事。 怀着去看夸张精彩的戏剧冲突的期望看了首集,看罢,内心一阵意外的酸楚。我看到的不仅是两位女星之间的较量斗争,更是两位上了年纪的女人在好莱坞这个竞技场中的挣扎和青春不再的痛苦。
在好莱坞这个消费青春、制造幻想的梦工厂中,镜头、镁光灯永远青睐年轻靓丽的面庞,上了年纪的女演员如涸辙之鱼,缺乏资源,失去关注。剧集的开头展现的便是克劳馥已长时间没有接到拍摄项目,入不敷出的困境,而戴维斯只能在百老汇的小剧场中展现自己的表演才华。两位曾叱咤影坛的巨星因年龄而渐渐被湮没。 当克劳馥找到戴维斯合作出演《兰闺惊变》时,重振事业的野心勃勃下,是藏不住的不愿被后浪铺盖的荒凉绝望感。
荧幕不仅对于女性的容颜外形是挑剔的,对于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更是有着百般限制。当克劳馥在为自己挑选复出的剧本时,四处搜寻都难以找到满意的女性角色。编剧对于女性角色的定位似乎都已经固定化、类型化,不是年迈的母亲就是无邪的少女。并且她们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男性角色的陪衬,自身的故事很少被讲述。
这让我想起之看过的一部纪录片《雕塑小姐》(Miss Representation)。该纪录片记述了传媒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和塑造,带人们从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去看待媒体对于女性的压迫。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传媒的操控下,女性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形成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这部纪录片让我触动最大的是,媒体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程度远远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商业社会中,消费文化通过媒介的作用对于人产生的影响更是巨大。我们从小看商品广告,里面的照顾家庭打扫房屋的都是女性;看到的广告中的女性永远有着高挑的身材,颀长的腿,纤细的腰。我们看好莱坞大片,里面拯救世界的都是男性英雄,女性是她们娇美的女友或者妻子,在身后给予他们支持...这一切都是在无形中塑造了人们对于女性的错误认知和定位,似乎女性总是从属于男性权威,并且只有青春靓丽的女性是令人瞩目的。 剧中两位女演员的低谷经历无疑正是这种审美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观众群及其审判下的“受害者”。 两人联手接拍电影那一刻,一场对抗洪流,对抗心底不甘的角力赛正式打响。这场战役不仅指向大市场、指向彼此,更是指向她们自己。 "Feuds are never about hate. Feuds are about pain."剧中这句可称为是全剧主旨句的评价令人印象深刻。两人之间的恩怨本质上不是仇恨,而是无法求得尊重的互相折磨。 人们总以为差异才产生仇恨,其实更多的仇恨来自于太过相似。正如克劳馥丈夫所说到“再也找不到两人跟你们如此相似”,某种程度上来说,琼和贝蒂看见对方如同通过镜子看自身。无法面对对方本质上是无法面对自己的某个角落。两位主演炉火纯青的演技更是把琼和贝蒂身上既骄傲又脆弱的矛盾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时候,仇恨往往不是作用在他人身上,而是作用在自我上。 所有恨的牢笼,最终囚禁的是自己。
《宿敌:贝蒂和琼》中琼·克劳馥馥和贝蒂·戴维斯是一对人到暮年的影后宿敌。实际上,她们两位曾经真实拿过奥斯卡小金人,这部美剧就取自于她们共同拍摄《兰闺惊变》时的经历。剧中让人感受到的是她们非凡的才华和魅力,此外还有影后独特的生活小宇宙。
有心的小伙伴在追《宿敌:贝蒂和琼》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琼·克劳馥家中的沙发(图1)和片场化妆间的沙发(图2)大部分带有塑料罩,甚至连抱枕上也有,而在同等级别的贝蒂·戴维斯周围则没有。这很容易勾起人的好奇心,为什么贝蒂没有同样的布置?难道当时流行这种类型的家具(好像没见过)?还是导演有意想要搞个反讽(把琼掌控男人的本事和洁净的生活习惯进行比较,嘲弄其不够洁身自好)?
我自己就把第三个想法否定了,因为剧中场景道具基本上高度还原当时的一个真实情况(图4),所有我才打算到现代设计史中再去找找。
根据本剧所在的时间段,我翻阅了20世纪50-60年代的一些家具设计,发现1967年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Blow充气椅(图5),发挥了塑料的特性,以先锋澎湃的造型引人入胜,不过这和琼的家具出入还是很大的。但如果Blow充气椅进入美国,我想琼也可能会搞一个放在家中,来展示她的女王范吧。
从一些现代设计书籍中没找到琼的家具,然后我又觉得还可以到琼的故居里找找看,果然看到了她有意思的家具(图6),一身蕾丝白衣的琼坐在西瓜红的塑料皮沙发上,还是那么光彩照人,不远处当然少不了她的奥斯卡炫酷小金人~
原来琼的家具背后设计师,就是她的好友威廉姆·海恩斯。电影《恹恹春慵》中威廉姆和琼坐在一起时(图7)还是很登对的,作为当红电影演员的威廉姆(图8)颜值不低,他和琼待在一起差不多50年,甚至被认为是“好莱坞最幸福的夫妻”。然而他是好莱坞第一个公开同性恋身份的男主角,由于他不愿意接受当时公司以假结婚的方式来挽回个人形象,他携其伴侣离开了演员的行列,转身成为了一个设计师。
威廉姆有句名言是:“金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品味故,两者皆可抛”,一个疯狂追求品味的同性恋设计师,他的家具作品(图9)是舒适与迷人的,现在的话叫萌萌哒,不过我还是没有看到塑料罩。
“I can only tell you this - I would rather have taste than either love or money”——William Haines
威廉姆离开了好莱坞,但是他对于好莱坞的影响也一直都在,像是他的好友琼·克劳馥家中到处能够看到他设计的家具。而且对于威廉姆的评价,琼说过:“我一直受到威廉姆的提携,他就像我的长兄一样。他告诉我奇彭代尔和赫普怀特(这两位是英国最为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之间的区别。在此之中我提升了看待事物的能力,并逐渐能够与威廉姆展开对话。”琼也怪不容易的,一个女演员还要看书学习,去了解不同的设计风格,不过我想她是愿意去做这些事情的,其中就有对于威廉姆的一些崇敬意味。
最后,琼的家具上之所以不去摘除沙发上原本的塑料包装,我想一层原因可能是她有着洁净的癖好,因为从此剧中可以看到她家真的很干净;另外一层原因可能是她对于老友威廉姆设计作品的珍惜之情吧。琼觉得重要的事情,就会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去实现与保护,对于演艺事业和朋友情感也是如此,我相信她的小宇宙中是有很大一部分真诚所在,这也是她本人的珍贵之所在。
黄金年代星光熠熠的女明星撕逼大战太过瘾(¬_¬) Susan这扮相真是神形兼备激似Bette,兰姨的眼神戏也颇有几分Joan的风采。FX太会搞事情,开播前就宣布续订第二季「宿敌:查尔斯和戴安娜」
真的韵味 看黄金时代的女神撕逼 带劲儿!苏珊·萨兰登模仿贝蒂太像了!尤其是化了女鬼装以后 天呐 看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乍一看上去 还以为贝蒂死而复生了。。。
兰姨没有体现出琼的风度和美感,苏珊阿姨的贝蒂非常好
琼的敌人不是贝蒂,贝蒂的敌人也不是琼,而是在好莱坞享尽了荣耀之后不可避免的过气、衰老、落寞、绝望。
如果对影史不感兴趣,可能觉得味道会损失大半吧。
美国撕逼故事
八卦之魂在熊熊燃烧。两个极其相似的大明星,撕逼如此之狠,给后人留下无数谈资与猛料,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兰姨或许和琼·克劳馥本尊还有点差距,苏珊·萨兰登把贝蒂·戴维斯做到了99%神还原,《兰闺惊变》片场的夸张亮相,让人心里发颤。过气女明星演过气女明星演过气女明星,戏里戏外,一场轮回。
萨兰登真绝了,那步态练起来比轮椅累多了;本来并不看好的故事没想到越讲越好,矛盾围绕冲突不断升级,反过来也使人物变得更有层次,主题上并没想要挖掘多深,毕竟Ryan水平天花板在那摆着,但专注使表达很流畅
贝蒂·戴维斯是艺术家,尽管双方争吵责难不断,可一旦进入演员状态后,两人高低立现。
imdb trivia大集合
两位演技真不是盖的,特别是演davis的。化妆也很像。特别是davis的“白粉脸”简直从电影里走出来的。剧本也精彩绝伦。编剧还恋恋不忘大眼琼的百事董事身份。 对于喜欢黄金年代影星和电影的粉丝,绝对的盛宴。ps期待第二季的德哈维兰和琼芳登的一世姐妹情仇
过气女影星演过气女影星演过气女影星,怒怼几十年后仍旧没有什么改善的好莱坞女演员年龄歧视,RM作为平权斗士,也身体力行的继续选用非主流演员。首集里Susan Sarandon惊艳,跟Bette99%像吧,长相本身占优势,声音和动作也极力模仿。兰格外貌吃亏些,同Joan差别大,而且她念台词的咬字发音特点过于强烈
唯独好莱坞是永远的赢家,贝蒂的昨日星尘里有句台词,If you're a star you don't stop being a star. RM怀揣最佳的真人文本,最迎合观众的想象,和周全的女性心理思考。苏珊对贝蒂形象的还魂绝对欢心,而最后几集的兰格,她近年拿手的“光芒不再”表演,倾诉诉求之强烈,终使琼成为她的又一光彩角色
继美国恐怖故事,美国罪案故事后,美国撕逼故事惊喜上线。。。
惺惺相惜,相煎何急,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对手,只是不甘,只是心比天高;轰烈过后的茕茕孑立、美人迟暮令人心酸,终生昂头奋斗最终赢得致敬的两秒钟,从故事演变为传奇,这不仅是两个女人的争斗,更是她们与无法出口的隐秘痛苦终生搏斗的血泪史,宁愿牺牲尊严以获得骄傲。
苏珊萨兰登功不可没,简直要像爱贝蒂一样爱萨兰登女士。四星,不乏绝佳台词。附八卦在开头结尾,玛琳黛德丽和葛丽泰嘉宝都为了更精致的面型拔过牙,而琼克劳馥也是拔了六颗之多。
3.5星,一直留着最后一集不愿意看,因为很容易就可以猜到剧情,而这个剧情看了一定会令人伤感。。。终于在拖了很久以后努力看完。。。从八卦的角度来说料并不算太多,从女人心性的刻画来说也依然不够深刻,选角上除了萨兰登扮演的戴维斯和斯坦利.图奇扮演的杰克.华纳以外其他的也都无法令人信服。。。但是这剧对喜欢黄金时代电影的影迷来说又怎能不看呢。。。这是一部可以让人尽情穿越的剧,你可以在这部剧中添加很多你想要的故事,脑补很多剧中没有的情节,光是这一些已经太令人兴奋了。。。
妈的 我真是太爱你了 根本对你喜欢不起来啊
你身上有我最想要的。一个我成为不了的自己。
爱看电影的人一定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