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首先剧透一下,结局是BE。两个人的感情戏份比较朦胧,主要表达的是环境对于爱情的影响。给我的感觉就是导演是在表达对政治环境的控诉吧。两个相爱的人因为年代,因为政治原因最后被迫分开。同时也在想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敢于突破现状,发出不同的声音,台湾的同性婚姻法才会得以实施吧。
对于爱情可怕的不是没有回应,而是两个相爱的人被迫分开。
第一次看闽南语的电影,跟乡音相似的背景,让一直都是看国语英语的我仿佛闻到了雨后芭蕉清新的空气,有被感动和惊喜到。看一段在“熟悉”的环境下发生的同性爱情故事,感觉还是蛮复杂的。有对爱情消失的不舍难过、对“乡音”的亲切、对大环境的愤懑、和对貌合神离的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感叹,杂糅成对青春回忆的遗憾。
整体来说片子没有太专一于爱情的描写,而是用孟娟和书兰的相恋经历串起“美丽岛事件”、同性恋接受过程、台湾戒严时期等内容。表达的内容太多有时会让人出戏,相反觉得对感情的深入探索还不够。
les电影总能给人唯美感伤的情绪,可能真与女性的细腻有关吧。“什么都不要说”,无论是书兰和孟娟的分开,还是孟娟后面的选择,都是大环境造成的遗憾,历史终究是牺牲个人。片子突出个人权利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也是我觉得在表达或影射意图上过于明显的一点。
说一些题外话,对台湾历史一直不太熟悉,但是靠着背景的勾勒,也大概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大环境。有些传统还真是一脉相承,大陆与宝岛,tg和国民党,好的坏的都一脉相承,可以感受到导演想批判或者影射的对象,但也偏偏是这层影射,让我感觉到两岸的创作者在感情上、认识上始终存在一条鸿沟,也因此有些悲哀失落。像是家门的两兄弟,却因为争吵最后分道扬镳,明明是家人,说着一样的语言,有着一样的经历与回忆,却回不去从前。
令人心碎的爱情,夏日,青春,美好。互相吸引…世俗,轮回可知她的心里也有她。无奈,只能分隔两地。是对她们又些残忍,她在香蕉园等她这么多年,她又何尝不是在马来苦守没有太阳的明天。只因她知道,环境不允许她这么做。她们早已经过了那个夏天,因为属于她们的夏天在彼此的心里永存。又何尝不是杜鹃啼血般的歌颂 ,属于她们的爱情。我相信,爱会战胜一切吧🌈。
台湾电影首先要警惕的问题是过度文艺。其次,不要总拿政治和性别说事。
一者是风格上的,脱离现实的土壤;一者是主题上的,博取眼球。
对于后者,我们很能理解。当社会从保守走向开放,批判前种环境的压迫是人之常情。
因此,大量台湾电影把视角聚焦在“白色恐怖”和“LGBT题材”,这实属正常。
问题在于,创作者一旦预先设定好探讨的主题,然后发展故事,有坠向主题先行的危险。
《弓蕉园的秘密》直白地把性别与政治结合,几乎像一则控诉“白色恐怖”的檄文。
同性恋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传统习俗和执政理念的违逆,同样算一种政治性表达。
《弓蕉园的秘密》甚至抛弃了大多数同性电影都会表现的角色摸索性向的过程。
两位女性角色在电影开始便已经一起,好像理所当然、名正言顺。
这难道不正显示出创作者急功近利的意图?为了表达主题而硬生生地虚构人物和配对人物。
从最开始镜头里电视播放的“zhan-中”事件,也能看出创作者强烈的政治诉求吧。
这样的电影真的不必看,因为即便不看,仅看剧情见解,我们也知道它要表达什么。
当故事不再能构建额外的意义,全部在预期之内,这样的电影还有拍摄必要吗?
我想,这或许反映出台湾电影人在拍摄环境越发自由的情况下,反被自由限制的困境。
当什么都可以拍摄,很可能什么都拍不出来——因为发出的声音往往针对着那些无法发声的时刻。
当然,大陆观众也不要对岸一拍涉及政治或同性的电影就兴奋,跟看a片一样。
活生生把一部烂片或及格的作品捧成佳作,还呼之为“华语电影之光”。
这是多么见过世面呢,你要在那样环境里,你也能拍出来,还能拍得更好。
“我已经想清楚了,我应该回到正常的道路上。请你对外,再也不要讲起我们俩个的事情,我是不会承认的。我们俩个的事情,都不要讲,请你不要说,什么都不要说。”
这段台词好像那些转身去结婚的拉拉说的话,这电影看得我,哭的鼻子都不通气了。太多的欲言又止,很多故事我只能留在在记忆里,也会像主角一样意识不清楚的时候,却还是记得那些过往,那些故事我再也不对任何人诉说。
台语好评,选角好评,叙事结构好评,感情戏好评,说是周导历年最佳也不过分。电影打破了zz运动里女性作为镶边或者缺席的刻板印象,本片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zz运动的主力,以及男性在zz运动中对女性的背刺。题材上算是les和zz结合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个人觉得电影有些极端的低分评价,很有可能源自顺直男对女性/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他们自动带入了徐志祥和教官这些大爹视角,觉得女性不能搞zz,更不能搞les,应该做一个服从温顺、被保护的玩偶角色。 所以林书兰这个角色才如此让人动容,她作为一个传统家族的富贵小姐,能够坚定的选择爱己所爱和为了自由而奋斗,这是何等的勇气和魄力,这一形象设置也打破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可惜由于林书兰的正直磊落和缺乏经验,被卑鄙的徐志祥(把女性当成性资源的男性典型)算计、胁迫,被迫与爱人分离,并受尽监禁审问,但是她还是跳出了徐志祥设的圈套。最后关于她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徐志祥对外宣称她奉父母之命回槟城结婚,对蔡孟娟说她被关进了绿岛的监狱。 不过结合林书兰一向的行为和发言,个人认为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书兰曾经坚定的对孟娟说过自己不会接受男性,也不想嫁人,并举了自家的妈姊们不结婚合买姑婆屋住这种女性同盟的生活方式。这种脱胎于传统母系氏族遗产的生活方式,和觉醒后女性的志向冥冥中形成了呼应,仿佛女性主义的火把以一种隐晦的方式代代相传。这样一来,就解构了婚姻这堵“男墙”对女性同盟的割裂和瓦解。 电影最揪心的部分莫过于书兰为了保护孟娟而对她撒谎、把她推开。有人诟病这个情节过于老套和中二,但是作为一个白色恐怖下的学生、作为一个被相对剥夺的女性,这是她为爱人能做的最好的打算了。这也正反映了,女性对女性的情感往往才是勇敢的、忠诚的,男性对女性往往充满了算计和胁迫。明白书兰心意的孟娟,怀着对书兰不减的爱过完了余生。就像余秀华写过的诗: 我承认这不停的轮回里也有清澈的沉淀 我无所期待,无所怠慢 如果十月安慰我,就允许五月烫伤我 时光落在村庄里,我不过是义无反顾地捧着 如捧一块玉 身边响起的都是瓦碎之音 我也愿意相信,林书兰并没有一直被关在绿岛,而是设法出来并隐姓埋名,继续参加zz运动,为了自由而奋斗。为了不拖累爱人,她一生也没有再和她相见。 相比一些更精致的les电影,我更喜欢这种带有乡土气息和地域风情的les电影。两位女主角的面部线条都偏圆钝,身材纤长结实,看起来都有种扎实的生命力。孟娟有农家乐t那种能给人安全感的可靠气质,看到书兰从监狱往外走的时候,我感觉她是那种可以从大灾难里活下来的女性。而且书兰下垂的狗狗眼、坚定的眼神,以及和孟娟亲昵时的喃喃细语,真的太让人喜欢了!和杨采妮一样有种可爱的娇憨感。 “回想起这半年,我们从夏天开始相恋,到现在冬天都还没有过完,我这一生最重要的恋情,却已经没有办法继续了。” “你问过我为什么把照片拍得很朦胧,因为这是我们相爱的证据,也是讲不出口的秘密。” “我只能期待有一天,有一个自由之地,可以容纳所有不同的声音,还有爱情。”
先甜后虐没有剧情,她俩咋好的...
看这个电影,就像突然面对一面往日的镜子,显现两个往日的故事,一个是我自己的,一个是我两个小妹妹的。编剧不仔细,故事有破绽,遗憾。
这个电影出乎意料的对演员很满意,特别是出演马来西亚女生的演员,真实自然(我中意的女生类型)。结局没有很美好,但我并不难过,不是非要在一起才叫爱情,爱过就是爱情。
导演没有太多交代两个女生在一起前的情节,这样的节奏蛮少见的。当把故事背景定在那个年代,就注定结局不会太完满。虽然在看之前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但看到孟娟最后一个人守着那半年的回忆度过余生,还是很难过。还是要感叹一句,周美玲导演很会拍这种台湾本土气息浓厚的故事(有想到漂浪青春),夏天闷热的香蕉园里,两个人躺在凉席上,黏腻的皮肤互相摩擦,简直是荷尔蒙爆棚!(不愧是专门上过情欲课的演员)
周美玲也真的算是个人风格独特了 时局命运扁平化处理 绵延一生的苦楚总显得有些中二 镜头语言也仍然生硬造作 好在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还不错 也许是听不懂的台语和跨文化沟通的自然缓冲化解了以往国语对白那种扑面而来的尴尬吧
集齐了女同片几个要素,双女主颜值高,亲密自然有cp感,时代背景加周围人的敌视,充满悲剧美的阴差阳错,确实是导演近几年终于有部拿得出手的les电影了
“任何的背叛都是正常的”
后半程给力,是女导演的细腻。那封信太感人了。但愿有个自由之地,可以容纳不同的声音,和爱情。我们的恋情从夏天开始,现在冬天还没有过完,我这一生最重要的恋情,却已经无法继续了。愣是哭了。210425
看评论说中二尴尬的,不知道大家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尴尬吗?倒是在看完月光男孩以后接着看这部,竟然觉得故事讲的比月光男孩具体有深度,说周导历年最佳也不过分,从来政治斗争里女性的镶边或者缺失,本片让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当然对女性题材或者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这片既不够主旋律也不够英雄主义。虽然她确实是英雄,但看完以后真的能重新唤起女性的政治敏感吗?很怀疑。最后不算BE,女主为革命放弃个人感情是不得而为之,当时没的选,如今也快了
羡慕Ta们这些年轻人,该爱情爱情,该革命革命,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没有那么多游移,没有那么多权衡,想做事的做事,想发声的发声,几十年之后坐在一起碰杯,都是梦成真的喧腾
冬天凉席忆旧人,很想你又不敢想你;入党不过护身符,舆情举报为泡妞,父权话术政治规训:一切都是为你好;19香江风波背景下回忆美丽岛事件,无自由失自由,力争不同声音不同性向不再禁忌,挺好;不过片子制作糙了些,到处都是服化道明显的年代错误
一般,电影质感弱,剧本勉强及格,表演平均水平,更多问题在导演身上。
挺小体量一故事 但也胜在不过分追求戏剧性冲突的填充 已经是周导近年最佳了 不同于成都北京新加坡的错位感 我完全可以感受到槟城这片土地和台湾话带给她的安全感 所以从剧作到视听都是舒展的、稳扎稳打的 党派政治、国际关系与身份政治、人际关系形成很明显的符码对照 围困着遭遇双重身份认同危机的边缘人 遗憾是唯美有余思考不足 放在“白色恐怖”题材序列里难称上乘
两星半吧。算是周美玲近年来的最好作品(?
就这种牵扯zz的 很危险 而且就有些地方很没逻辑 恋情是美好 结果没所谓
许志祥真的好讨厌耶
3-,电视电影,内容煽情,人物简单,结构粗糙
这个故事可以讲得更动人的,有点可惜。
白色恐怖下的拉拉故事。可惜拍得太粗糙,甜得不到位是虐得也不到位,背景同样不到位,有种闲得无聊随便拍拍的感觉。不过周美玲拍这种台土味就调性很足,好古早~~~
有些议题没有被抵制,却也不曾被谈起,其实才是最大的悲哀……“为什么要把照片拍得这么朦胧?因为这是我们相爱的证据,却也是不能说出口的秘密”,好喜欢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