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子大亨》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1.咖啡印很巧妙
2.开场这一帮开会的,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万恶的资本主义,所代表的形象就是这些人贪婪的抓取利润
3.跳楼的桥段太魔幻了,刚说完万恶的资本主义,结果就跳楼了,觉悟的真快
4.黑色幽默
5.关于股股票这一部分我不懂
6.每个人都很癫狂,像打了鸡血一样,只有定罗宾,看起来像个正常人
7.最坏的是通常伴随着最好的结果,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次考验
8.好多台词念得太快了,根本来不及看,不过很喜欢这种电影的形式
9.牛顿球都停了,太荒诞了
10.罗宾扑火的这一段好像功夫在汽车里给斧头帮老大灭火一样
11.女主打开抽屉的一瞬间我笑了,一只铅笔,hhhh
12.感觉很滑稽
13.hhhhhh,1957年就有打卡机了吗?为什么?我到了2006年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跟电影里罗宾的思维方式很像?
14.女人总是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即使她可以表面装作不在乎,即使她身居高位
15.我有点想不通,为什么总裁要突然跳楼?难道是为了下一盘很大的棋吗?继续看
16.每个人说话都说的快的一批,我来不及反应
17.我总是有一种错觉,感觉罗宾像金凯瑞
18.54分18秒,就知道会有音乐,果然来了,有人要恋爱了
19.在这样一个荒诞喜剧电影里,所有人都那么精明,而罗宾这个所谓的低能儿,跟周围一切形成巨大的反差,如果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精明或是金钱,那最可贵的一定是善良,在黑色幽默的衬托下,这种反差更为强烈,到底谁才是可笑的人?不得而知.
20.扫了一眼这部电影的年份,也是1994年,肖申克的救赎也是1994年,也就是说那一年罗宾有两部主演电影上映,一部是聪明绝顶的银行家,一部是看起来傻傻的,傀儡总裁
21.喔喔喔,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离不开暴风城来不及逃,说着说着两个人就亲上了,基本上一句没听懂
22.呼啦圈转的我真的很想笑,太骚了
23.呼啦圈还有安全测试,美国人的安全意识很强啊,hhhhh
14.看电影多的好处就是总是能在电影跟电影之间找到相互联系,在这部电影的1小时05分钟,那个呼啦圈降价的贴标签动作,跟星爷的食神里撒尿牛丸降价如出一辙,不用说,这一段肯定是星爷,借鉴了这个桥段!
这么说,这个电影的风格跟食神还确实是有点像的!真是没白看
15.1小时07分,我的天,连音乐都跟功夫的一模一样,hhhh
16.搜索一下呼啦圈,还真是1958年的时候出现了,不过发明者是两个人
17.电影里有个镜头给到一张报纸上写的有罗曼蒂克,我想到中文的浪漫,应该就是罗曼蒂克的音译吧,罗曼蒂克,浪漫,真的很像
18.撞玻璃这一段也能在星爷的电影里找到
19.你觉得口音很熟悉,以前肯定在哪个电影里面看过,是猜火车里面布拉德皮特演的吉普赛人的口音吗?想不起来
20.hhhhhhhh,做梦这一段很好玩
21.荒诞喜剧和黑色幽默有什么区别呢?我觉得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荒诞喜剧
22.罗夏测试,那个图案不是跟守望着你罗夏的面具一样,盯着那些图案看,然后第一时间说出想到的东西,仔细想想还是挺科学的,一个人脑子里看到一样东西出现的第一个画面,非常有说服力,想到什么?十有八九能体现这个人目前的心里状态
23.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呀
24.我觉得电影里,巴恩斯跟女主之间的感情戏处理的不太好,不过好像又不能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之间的故事,因为电影的格调就是这样
25.以前看空高的电影,都没感觉,之前看云中行走也是内心毫无波澜,不过这地方,吓死了
26.竟然出现了天使!总裁!!??拳击,荒诞到极致
27.好像每个人都特别喜欢笑,而且会发出爽朗笑声的那种
28.总裁在蓝色信中说,在选择公司和选择那个女孩儿的时,他觉得自己错过了一段姻缘,所以决定结束自己的人生和职位,那这么说,罗宾的选择不就是重蹈覆辙吗?虽然是总裁,但不过是另外一个循环而已,最后虽然跟女主接了吻,拥了抱,看似大团圆结局!!!
29.其实这部电影之所以评分不高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因为里面大段大段的台词,实在是看的人有些乏味,说一些有的没的,不过我很喜欢,可能因为星爷的电影看的比较多,所以接收这种电影的风格也是理所当然,我想星爷的很多电影肯定都借鉴了他,本来是想给三星的,多一星是私心,hhhhhhh
仍然能拍出happy ending的科恩兄弟,诉诸宗教的左派电影。充斥着老白男的董事会与办公大厅,那一个个秃顶排列起来,很有视觉冲击力。用《生活多美好》的叙事模式去传递与其几乎完全相反的价值观,从此角度来讲,本片很像《黑色党徒》。另一方面,将本片和同时代的《阿甘正传》相比也很有趣(低能而幸运的主人公,大量的笑料,对于商业成功案例的戏仿)。本片几乎可以说是《阿甘正传》的反向重演,两者的开端和结局都一样,只不过前者为Y轴正,而后者为Y轴负。女追男对男追女,跑步因身后有追捕者对跑步而身后有追随者。《阿甘》削弱了原著的讽刺意味,而本片则给类《生活多美好》电影添上satire的底调。《阿甘》选择把电影做成编年史,而本片则倾向于让时间停住,关注着1959资本主义和艾森豪威尔的恐怖。
这是科恩兄弟对弗兰克·卡普拉的致敬片么?连结局出现的天使都那么卡普拉。我至少能从这片子里看出《迪兹先生进城》、《斯密斯先生上华盛顿》、《约翰·多耶》和《生活多美好》四部片子的影子啊。
哪些玩意是科恩兄弟的私货,哪些部分是山姆雷米的手笔,两者间很好认。无论是角色还是置景,都夹带着浓浓的漫画异想感,构成一种另类的戏谑。而对金融大亨来说,有时候“跌停”也并非是什么坏事情。
原来90年代中国突然兴起的呼啦圈热在50年代的美国已经流行过了一回。
2015.05.10.……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999240226/
哈巴涅拉的旋律却成了我心中抹不去的昏暗。
老摩西讲述的故事,一个乡村男孩如何改变华尔街的故事,中心议题在于“所有的一切都给孩子”,充满着许多笑点,结尾还是同样的励志,文本有着许多上下联系的潜台词,处理的也相当精妙,可是,单单是把叙述方式改成了倒叙后,原本简单的人物关系却基本没发生任何变化。这是诺威尔的独角戏。与他人无关。
2得跟吉列姆有一拼啊....黑色幽默果然不适合我这种智商不高的人...
四十年神经喜剧和卡普兰式触动的风格拼贴,女主连珠炮弹般地讲台词,犹如从“女友星期五”里来的;男主绝望寻死时被老天使搭救,就很“生活多美好”。呼啦圈在1958年由Wham-O玩具公司重新开发推广,确实引发过一阵流行热潮,两年内销量超过一亿个。到了六十年代热度褪去后,呼啦圈成为俄罗斯和中国的马戏团杂技里的重要道具。
很喜欢那种旧时代的光影和腔调,舒缓,迷人。
多年以前在央视的正大剧场中看过,印象深刻。周星驰的食神就是对这部影片的致敬和模仿。还有在90年代初,有一档节目叫做电影魔术,讲述电影特技拍摄方法,其中关于这部影片中最后主角跳楼的拍摄方法,让我印象很深。
本来我看这是科恩兄弟的我就弄到想看里面然后下好了然后一直没看然后今天突然瞄到影子大亨pia的一下我就想起来了这部我不是看过的嘛!还是肖申克那主角!当时是电影频道下午放的还有那天中午我吃的是拌面加大排。 以前觉得还不错的。。现在想想。。。这最后跳楼时间停止这什么事啊!!!
好看,把美国的压榨劳力的大企业讽刺得真是太好了!尤其开头实在太high了,完全停不下来,跳楼拍得跟走T台似的,也亏他们想得出。保罗纽曼怎么会演了个这么自黑的角色。。就是感觉结尾为了把情节全部拉回来,反倒像是一下子泄了气...
总觉周星驰的表演时跟里面男主夸张的表演学的。。。。。还是蛮有深意的片子
这应该是科恩兄弟继《抚养亚利桑那》之后的第二部喜剧作品,编剧是科恩兄弟与山姆·雷米合作,演员请到了蒂姆·罗宾斯和保罗·纽曼,1994年的作品,同一年罗宾斯还有那部被影迷封神的《肖申克的救赎》。这一部喜剧可谓是更加荒诞,还带有些奇幻元素,不过现在看不是那么可乐,呼啦圈还是挺有创意的
今天外教给我们放的电影,不错。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时间停顿来得莫名其妙。。。。总之那个happy ending让人感觉挺奇幻的。
建筑结构那种金字塔森严的感觉很像Fritz Lang的《大都会》,故事很像Frank Capra的《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叙事竟然还很Woody Allen。不那么科恩,但依然超级好看,Paul Newman华尔街大亨范儿!Steve Buscemi 还在垮掉派酒吧里当酒保,哈哈
“如果青蛙也有翅膀,他们则不会选择跳跃。”但科恩兄弟就是一对可以飞翔的影坛神兽!真是不知如何去赞扬他们,只能说五体投地。
这哥俩不适合弄这种闹哄哄的喜剧,他们的幽默感是和荒诞、血腥氛围分不开的,稍微轻松一些的题材不是他们的胜场。像那部《逃狱三王》我就不喜欢。而这部片子,笑料设计的很丰富,一个接一个的包袱,都恨不得再配上情景喜剧的笑声。太刻意了反而不好笑,他们的以往的电影是需要回味一下才能体会到可笑的
科恩兄弟很黑色幽默的作品。。。但我就是不喜欢,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