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伴你高飞(美:Fly Away Home)
导演:【美】卡罗尔·巴拉德
上映时间:1996
观看:2021.5.8/4⭐
2008年在豆瓣上标注想看这部电影,2018年终于把它看完。
2008年的我大学四年级,正处于人生的一个小小转折点。浑浑噩噩的大学四年即将结束,却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将要做什么。尝试着和别的同学一样去考研,报考了某大学哲学系,考了314分,离面试的分数线差了30分。政治和英语加在一起考了80分。中哲和西哲这种只学习了2个月的科目却是考的极好。之后随波逐流,离开宁城,到北方的一家国企开始了近十年的工作。
2008-2018,几乎是我全部的20岁年代,然而并没有什么值得记忆的事。
2018年,离开了工作了近十年的行业。转行到了跟文史哲相关的行业。从零开始。
是的,你看,不管过了多久,不管遇到了什么,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一个原点,任由体内的磁场,告诉我原本属于我的迁徙路线。
1996年,加拿大的深秋,泛着波光的湖水,金色的原野,温和的秋日,红衣的小姑娘,伴着十六只野雁飞向高空,飞向温暖的南方。
和自然交流不需要言语。和动物交流也不需要言语。和这世上一切的美的交流都不需要精心雕琢百般思量才出口的那些话。与这些美好在一起,仿佛迷路许久,终于回家。
这部电影中有很多悠远的镜头。悠长的风声。
我们和自然,和生活有很多的矛盾。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回家。
目前世界上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世间万物本是相互平衡的,由于人类的破坏这种平衡总有一天会打破,人类会为如今的所作所为买单,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早晚的问题。
前段时间看朗读者看到人类猎杀大象,目前象牙较大的大象已经没有了,这都是为什么,因为人类的贪婪!!!
希望像这类的影片多些,另外很推荐做父母的可以陪小朋友观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这样的爸爸孩子注定不平凡。影片的画面很美啊,每一帧都可以做壁纸。
如何构建某种惊心动魄?平缓的音乐、抒情的镜头,再加一点点不可预料的命运,并将这一切前置在故事的开始。也正是源于这种布置,使得这部电影明显存在叙事风格的突变:前半段的是悲剧性的,后半段是喜剧性的。
简直像是《鸟的迁徙》的姊妹篇。但《鸟的迁徙》是无为的,如一颗内藏湖泊的冰蓝色晶体;《伴你高飞》是有为的,像一颗从他人眼里看见的美丽灵魂。前者几乎是没有人的日常,后者几乎全是人的传奇。前者关注非人性的自然,后者关注野性的教育(非人性≠野性,后者是前者的人性化理解)。前者对权力漠视且绝不妥协,后者强调权力运作中的妥协。
一开始迎接Amy的,是悲喜剧命运的交汇:遇见父亲-失去母亲;回到旧家-离开家园。对于Amy而言,这正是她的迁徙。在这陌生的旧家里,四处都充满侵略性,无论是Thomas设计的各类机关(魔幻冰箱盘、刺激沐浴露),还是他那巨大的呼噜声,抑或是某个清晨被窗外杀戮自然的机器吵醒。她旁观着叔叔看格斗节目,感到无限的无趣——这群热爱自然的机械狂人,真的是自然的吗?她没有一刻不在想念母亲,但在特殊的一瞬间,她回忆起童年时母亲的温暖(就在此时,就在此地),于是她决心抚育一群与自己境地如此相似的小雁——她与它们,抚育者与被抚育者,都失去过自己的母亲与家园。对于Amy而言,当她抚育小雁时,她既能像妈妈一样去照顾(“对镜装扮”的暗示),又能像孩子一样被照顾(她与雁是一体的)。
“伴你高飞”,却是谁在“伴”谁高飞呢?在“Thomas-Amy-小雁”中,这种陪伴(教育)不仅从左向右发生,同时也在从右向左发生。因此片名中的“你”具有多重指向:伴Amy高飞的并非世界上最轻便的飞机,而是这群小雁;伴Thomas高飞的并非他曾心心念念的月球登陆艇,而是她的女儿。不仅如此,这一结构仍能继续作出简化——在“人类-动物(自然)”中,并不只是人类陪伴着(教育/征服)动物(自然),同时亦是动物(自然)陪伴着(抚育/责备)人类。“高”,并不再指向“月球”或者“2000尺”,而是指向勇气与和解(亦即爱)。“飞”,在电影中,飞行本是特属Thomas的专长,Amy对此羡慕并不屑。但当Amy决心照顾小雁以后以后,她与Thomas的和解便具备了可能——亦即将飞行与成长(教育)结合在一起。“候鸟跟着我,我跟着你,我们一起往南飞,太好了!”从而构成了飞行的传递、成长的传递、教育的传递。从译名的指向来看,这四个字起得极好。
电影中值得玩味的结构还有许多,如既定事实与规则之间的互动很有趣:既定事实往往能挑战规则,但最终亦会被规则收编——那些目光、赞誉、激励,使得个人偶发行为变为全世界的支点。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鸟的迁徙》,当知道目光是一种武器时,我们至少能谨慎使用我们的目光。而在《伴你高飞》中,肆意的目光只被强调了褒义的、有力的一面。这种对世界的理解是不诚实的。另有一处剪辑颇趣,并非设问,却构成了设问结构:女声播报的新闻道:“小雁取名伊果、臭臭、大约翰、小呆,谁会猎食这些可爱的动物?”紧接着男声播报的新闻道:“野雁要配浓汤汁,里头塞饭,烤成金黄色。”此外,迁徙路途所经历的阻碍与解决亦可作比喻:警察、军队、打猎者。至于打猎者是中年男性,同样持枪的动物守卫者是老年女性,几乎是一种明喻了(既好,又不太好)。以及这句话——“我曾养过一只火鸡,它从不跟着我”,体现着某种无意识中的二分法:(被人类抚育的)野兽是顺从的-(失去野性的)宠物是反抗的。
全片有两点处理地稍显不当:第一是风格的骤变,使得故事的可能性从圆锥型骤变为极狭的线型;第二是对Susan的角色设定较为驳杂,她至少身备五个身份:母亲、朋友、观众、后勤、关键情节的无效推动者。试分说之:1. Susan是义理上的母亲,对于Amy而言,如果你想扮演我的母亲,无异于成为我童年的侵入者。但在Susan看向Thomas,期待他同意Amy养小雁的请求时,Susan便与Amy在这一共识中达成灵魂的和解——“想成为妈妈”;2. 口头放弃成为母亲后,Susan成为Amy的朋友,但由于体现她俩友情的镜头太少(反而有体现Susan作为约束者的镜头),使得这种“口头放弃”说服力较弱;3. Susan象征着观众,在Amy驾驶飞机前,所表现的是消极反应(震惊、生气并担心),在Amy驾驶飞机成功后,所表现的是积极反应(振奋、支持与勇敢);4. Susan是后勤,但很难说清她具体负责的是什么,在最具象征性的代号中,Amy是“雁妈妈”,Thomas是“雁爸爸”,助手是“水雁”,Susan什么也不是;5. 在Amy尚未抵达、场面难以收拾的关键情节中,Susan是怒吼者,她一咆哮,世界不仅安静了,时间亦停滞了(激烈交锋的双方的时间忽然停滞,陷入对Amy的被动等待)。这五种身份混乱地交织在同一个角色中,不仅没有体现出这个人物的内在冲突,反而在试图抬高Susan时贬低了Susan。这同时反映着,正是由于全片的风格失当导致的叙事失格,使得不得不出现一个Susan,承接一切镜头间的裂缝——尽管这些镜头本能更有诗意。
这部电影虽像《鸟的迁徙》,其实却是人的迁徙——迁徙回那曾与世界和解的故乡。这大概是导演的用意吧。
另:Amy初见(虽然其实是重逢,但简直如初见)Thomas时的飞翔段落,最是感动我心,将会被我深记。
天冷了 看部温暖的电影吧
勉强及格。动物片专家巴拉德作品,他的片子经常半剧情半纪录,这部虽然融合的好一些了,但是剧情编配还是不行,安娜死了母亲后被父亲接走,她整个人都是犯别扭的状态,为何会对一堆鹅蛋、小鹅突然有了那么大的兴趣,这块儿缺乏铺垫,她经常神经质尖叫和气哼哼的状态加重了这份割裂。至于父亲、继母等亲朋,在电影里就是抛下一切陪她训鹅南飞,这人物单薄的也是够可以,其实这片子的看点就押在“滑翔机带野鹅孤儿们飞翔”这个由头上,这种操作虽然今日常在动物纪录片里看到,但对96年的观众应该还是新鲜的,而且本片的航拍呈现的足够大气顺滑,对孱弱的剧情多少是个弥补。野鹅的迁徙路线当然不会管你什么美加国界,剧情里也对人类社会做了揶揄(加拿大的警察和美国的军事基地),最后还搞成了社会事件,引入了环保主义的观点,也是这类电影常规操作
远超期待的电影,让人“眼泪不值钱”的电影,绝不仅仅是描写人与自然的电影(更何况讲好人与自然的故事已经不容易)——亲情友情爱情,自然人生勇气,电影在欢快愉悦的节奏下,简单明了的故事中,却把这所有东西清晰感人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即使妈妈在开头就车祸去世,我依然可以在每一个女儿和父亲的互动中,看到这对夫妻曾经的爱情,看到这对母女过去的自由。妈妈带女儿小小年纪就环游世界,爸爸则护送女儿勇敢的飞上天空,夫妻也许无法长久,但这一对彼时的神仙眷侣,那份冒险精神,拥抱未知探索世界的灵魂,早已刻在了女儿骨子里。而女儿和这群大雁纯真美好的关系,无法不令人动容,小小年纪经历坎坷,却能一直保持善良,想来也是人与自然的互相救赎吧。其实“后妈”也是一个伟大的人呢——我知道我永远无法取代你的母亲,但我们可以做朋友啊。真美。
父亲 女儿 大雁 当然还有妈妈 有过世妈妈 还有这位雁妈妈 情感充斥整部影片美丽的生态风光 怎能不让人心感怜悯 回归自然 找回人类最原始最生态的情感诉求
一个亲情、梦想、环保交织的动人故事,拍得很美,温暖得叫人热泪盈眶,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电影!
父亲想出了奇妙的主意帮助艾米,他动手为她制作了一架滑翔机,让她带着小雁学会飞翔,然后在迁徙季节一路护送“雁妈妈”艾米带领小雁们飞向安大略湖,在这个过程中,一对父女的心也开始紧紧连在一起……
虽然是一眼可以看到结尾的剧情,但是看着毛茸茸的小雁们一天天长大,扑棱着翅膀腾空而起,看着它们飞过颜色渐变的树林,飞过金黄的田野,飞过镜面一样的湖水,飞过迷雾下的城市……整颗心一不小心就融化了
记得小时候和几个亲戚去一个偏远地区旅行,主人招待我们非法捕获的迁徙的大雁吃。我当时哭了,看都不敢看那个盆,我说你们要带着愧疚吃。如今我姐姐还用这件事嘲笑我
超级棒的电影啊!看得人心潮澎湃,仅仅是飞翔这事本身就让人感动不已。
看着绒绒的一群小雁慢慢长大,学飞,迁徙,心都化了~~ 真实故事改编,非常可爱和感人。
温情美式大片。自然保护、父女之情、自我超越。在那地广人稀的北美,他们自娱自乐着。
初认为是讲父女情的,其实更重点讲环保动物方面,很容易想到记录片[迁徙的鸟],候鸟真是神奇的生物,尽管要费掉不少精力也会失去生命依然不停地往前飞,作为人类应该是学习它帮助它而不是要去改变它。对于里面要立个典型的坏人这一点比较不满,不过总的还是被感动了,4.5分
动物电影里的佳作,《大象的眼泪》看看人家在96年就拍出来这么传神轻松可爱的电影了,惭愧不?
★★★★☆【如画一般的田园风光,如诗一般的情感意境。起初会让人以为影片是以修补父女关系为主要内容,其实这只是一个部分,导演不落俗套,用轻快明朗的语调,娓娓道来。果然生命中的那些阵痛在广袤天地间只能化作淡淡一笑。看到结尾,想起Aleixandre的诗句:飞升吧,别再回到大地】
不是人人都有飞机玩的
太赞的电影。两个晚上看完,前四十分钟不温不火,净看的是美景美色,今天继续看,没想到感情升华得这么汹涌这么极致,几度感动落泪,如水墨画一般的秋日环境,天人合一的生命,纯净美好的人性,自然和谐的生态,融化浓稠的亲情,还有灵动澎湃的音乐,甚至能感觉到身体内流动的血脉。很久没有的感觉!
简单、纯粹的故事最打动人。
有些电影非常质朴,质朴到接近平庸。但是不要忘了,不是每部电影非都要超高的技巧,有一些电影直走人心,给予观众心灵上的慰藉...
有一些电影无数次让我嚎啕大哭。这是其中之一。
一旷无垠的草坪上,金色的阳光洒下来,所有的物体都勾勒出一条闪闪发亮的轮廓,一个人在蔓延的绿色中奔跑,身后紧紧奔跑着一群羽翼未丰的“小鸭”;湛蓝无际的天空中,一只硕大的雁型滑翔机,边上一队成熟健壮的大雁一字排开……这场景真是感动的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