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看了妻夫木聪和猫酱的乱反射。本来只是想要支持我mao但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果然猫酱选剧本还是有深度的,原本不怎么关注妻夫木聪,但是真的被惊艳到,两个人的表演和气场真的很搭,请答应我下次一定也要合作好嘛🙏🙏
整部sp是以现实风为主,没有刻意去渲染悲情,却在角色的克制和压抑中表现出了一对夫妻对于儿子去世的心情。无论是男主在一次次的探寻下的失望气愤,崩溃以及到了最后决定放弃继续追寻,还是mao酱在剧中在事故时的无助,在听到丈夫对于自己坦白的小小的情绪爆发都完美的体现了整个角色。不同于国内的一些比较常见的具有戏剧冲突的剧情设定,我觉得这个sp是用一种生活化的方式完成了表演。
除了演员的到位的表现,也同样感慨于本片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探讨,其实与其说这是一个讲述事故的sp还不如说这是一个在讲现象的sp。mao酱和妻夫木聪的家庭线只是作为故事的铺垫和对比,而其更多的是在突出这场事故中的各个人物,他们的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以及推卸责任的样子。一个又一个的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事件最终导致了一个孩子无辜的死亡。印象最深的有三个场景,一个是剧中职员怕惹上麻烦,高喊着说了不关我们的事,拒绝一切回答,没有丝毫愧疚的样子。一个是因为怕麻烦而拒绝收入生命垂危患者还高喊着有正当理由的医生。最后是了解一切之后失望无助的男主,以及男主问“我应该去向谁报仇呢?”。而其实这场意外中最后谁都有过错而谁也都不是罪大恶极,而谁的理由都冠冕堂皇……
男主最后放弃了追究责任,和女主一样选择了“过去”。生活也还是要继续,只是原来的点滴还在提醒着他们这一切的一切…
有点遗憾的是,自己的欣赏水平有限,我不太清楚剧里男主的两次的丢生活垃圾。是仅仅在呼应剧首表示生活要继续还是说其实正如儿子的事故原因的构成者一样我们也会做一些表面上看其实不是很严重的违反规定的事呢?也许这就是影片的魅力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
总之看了一个还不错sp,之后也要赶紧把书补起来。
这部片子是闺蜜安利的,说社会意义很深刻,于是我来康康。 看的过程中,心情随着两位演技派主演起起伏伏,渗透到细节的演技让我的表情也几乎与演员保持同步。
我心目中的超神片段是光恵(井上真央饰演)目睹儿子被压树下的绝望表现,以及加山聪(妻夫木聪饰演)的步步“黑化”。
看完后真的心情沉重,找了个星爷的喜剧片挣脱负面情绪。 乱——反——射,这个名字就很有意思,每一点人性之恶具化成黑色光束,在人群间反射传播,最后聚焦到了可怜的翔太身上。
父亲追凶无果,不是因为没有凶手,而是因为这个凶手是“无数的笨蛋”(外科医生原话)。
死因不是树根的腐朽,
而是这个社会的腐朽,
是遛狗老爷爷的图方便,
是行道树安全检测员的隐瞒,
是市政公务员的可怜自尊,
是熊孩子无意的嬉笑打趣,
是爱环保大妈的自以为是,
是实习医生的规避责任,
是大学生不想排队的省事心理,
是所有人事发后怕惹事的支支吾吾…… 知道真相了,有用吗,可以一个一个举报吗?
答案是否定的,加山聪(妻夫木聪饰演)露出了苦笑。 他其实也是罪恶的一员,他把家庭垃圾丢在了不该丢的地方。
他并不是毫无过错的道德楷模,又怎么能要求同样的普通人承担罪责! 勿以恶小而为之。 结尾真的把我看怕了,我怕送了团子后让好心前辈确诊糖尿病,还好不是。 前辈送来的好吃的三明治让夫妻两人重燃希望。
世界就是这么矛盾,恶意会反射,善意当然也会。
树为什么倒,因为根系腐烂。
为什么腐烂的树没有被清理掉,因为来进行树木健康检测的人员没有认真工作。
工作人员是哪里来的,是市政委托进行树木健康检测的机构的工作人员。
树是谁家的树,是市政所有的公共财物。
这样一来责任划分不是很清楚了吗。
市政是主要责任人(因为:一,树木的所有人是市政,市政有责任对树木进行管理;二,检测机构是市政委托的,市政要对其结果检测负责);
检测机构是次要责任人(用人失察,给出了错误的检检测结果);
具体的检测人员也是次要负责人(涉嫌 玩忽职守罪——机构国有,过失致人死亡罪——机构私有)。
溜狗的大爷根本就不关这案子屁事,相关城市管理条例上该怎么罚怎么罚。
环保组织有没有责任,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吧。我个人是觉得没有责任,因为从剧里工作人员其实有实际进行检测工作,选择消极怠工是他个人主观故意来看,环保组织采取的只是集会抗议,没有在肢体上实现对工作的实际妨碍。所以我认为最多也就是在这个案子之外,以组织作为案件主体,以扰乱社会秩序罪另案处理。
司法责任这么清楚的事还能花1个多小时演个大半天?
嘛…………不过这部剧本身探讨的好像不是法制层面的责任,而是社会问题层面的责任。(摊手)
全片讲了一个故事,可以用中国谚语概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至于它深层次要表达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朱光潜先生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我认为朱光潜先生讲得很透彻。
人是社会的动物,他是一个人,也是社会一分子,我们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离开社会一分子的地位, 一个人在人的地位有无道德修养可言呢?二、一个人在社会一分子的地位所表现的道德修养,是否要根据 他在人的地位所表现的道德修养呢?中国传统思想对于这两个问题向来予以很肯定的答复。西方思想或是 忽略这两个思想,或是根本否认它们有何意义。这两种思想类型各有其环境背景
关于《乱反射》的一点思考
何谓“经典推理”?
近来,我看了许多部推理小说,看过被无数人冠为“经典”“必读”等词的推理,也看过杂志一些新兴作家写的推理小说。看的多了,时间一长,故事中的情节也大多忘却了。看推理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推理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在于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预料不到的结尾。为什么“经典”始终被称为经典?越是“经典”的东西受到时间这个衡量维度的影响就越小,几百年前的东西拿到现代来看,仍有其借鉴意义。推理类小说亦是如此,何谓“经典推理”?我以为,除了作者在情节上架构的精彩,最重要的还是小说本身所反映的对人性、对社会等方面的现实性思考。下面就以日本作家贯井德郎的《乱反射》为例,探讨本推理小说对于反射现实生活的一点思考。
(下面有强烈剧透!想看这本书的人慎点!)
正如阿嘉莎•克莉丝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故事架构一样,贯井德郎这本《乱反射》也是讲的所有人都直接或间接的杀死了一位名叫健太的两岁男孩,情节设计之精巧紧凑,无不让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作者在章节的设置中也巧妙的避开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这种普通的设置方式,而是从44章开始一直倒叙到0章,又从0章写到37章的方法,向读者表明:“0”就是整本书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结束。整本书的叙事采用第三人称多角度的全知视角,可以清楚地使读者了解每一个主人公的真实想法,可以使主旨更加突出。
在我看来,作者通过这本书其实想反映两层含义,读完整本书你会发现,故事中的各个主人公为这场“意外“所担负的责任,表面是一层,但在表层之下又反映了鲜明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反思。
先来说一下这场“不幸”:事发当天风很大,两岁男孩健太在婴儿车中,被一棵本该移除的枯树所砸到,导致头部大量出血,其后又因就近医院不收治,错过了抢救时机,两岁小男孩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整理来看,导致男孩健太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足道达洋,他是书中石桥造园土木工程公司的一名树医,因其自身患有洁癖症,在为树检查判定是否为“枯树”从而可能砸到人时,嫌弃并漏检了一棵树下堆满狗粪的树,而正是这棵树砸到了男孩健太。但纠其深层原因,本书也详细写到:因为妻子对于丈夫足道达洋的患洁癖症的漠不关心,家庭对于其关怀力度不够,也是导致了足道达洋洁癖症迟迟不缓和的一大原因。
为男孩健太之死负间接责任的有很多:三隅兴造、田丸花、河岛、克子以及男孩的母亲光惠等,书中大多都明确提及了每个人的间接责任以及如何导致了这场惨案的发生,故我们不在这里过多提及,但书中都没有明确写到导致他们此种做法的原因,但都通过大量的背景故事描写写出了原因:三隅兴造的退休生活未及时得到满足,与妻子儿女的交流少,缺乏家庭关爱;河岛老头儿是这条道路上的钉子户,因为他迟迟不搬家,导致拓宽道路砍树这项计划中断,也是因为他的死亡也致使了这项计划的开始,也或多或少的导致了惨案的发生,并且他是孤寡老人,与儿子已经断绝关系,获得的来自家庭的关注极度缺乏;克子是一名年轻女孩,同样也是由于家庭中不受家庭的重视,父母过多的把关注给予妹妹,也导致了克子做出导致男孩未得到及时救治的行动的背景原因。
从这些间接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物所做出的每个动作,都是受他或她所处的环境所支配的,而这些环境也反映了当今鲜明的社会现象:家庭关系不和睦、孤寡老人独居现象、父母教育子女方法不得当。。。。。。都对我们现在社会现象产生了一定的映射,这也是“经典”被称之为“经典”的原因。我们都能从中获得一些现实意义的思考。
而最后的最后,作者点出了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加山聪回忆起自己以前将自己家的垃圾带到加油站的垃圾桶扔掉,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注:在日本,在家里就要给垃圾分类。扔垃圾要分日子,如:可燃性垃圾是周一和周四扔,不可燃垃圾是周三扔,不可能随便乱扔。错过了扔垃圾的日子,垃圾就要在家里存放好几天。),意识到自己也是一名“罪人”:“为了自己方便,并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招致什么后果,就算违反一点儿社会公德也不在乎。那些人跟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垃圾箱里赛垃圾的加山是同一类人”。
这也正如故事中他采访一位将垃圾堆放在自己家中不扔的女士所评论的那样:“拥有自己的物品,是谁都应该有的权利。不过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是,他们一旦得到了拥有的权利就不愿意放弃,并且认为自己的权利不应该受到任何人的侵犯,因此,周围的抗议和劝说对于这种人完全没有意义。这种人能够意识到的,只有行使自己的权利。”
其实每个人的小恶造成最后悲剧这种蝴蝶扇动翅膀的故事并不戳我,可能因为事件的起点太小让我觉得略微有点无聊。观感大概和《不如去死》很像。
全篇看下来让我印象最深的点是影片最后男女主吃三明治那一幕(巨幕看吃三明治的特写让我get到了小七……),那一瞬间想起了《天下无贼》最后刘若英猛吃水饺,所以不管经历了什么,如果人还有食欲就会有希望吧。
记录一下上影节看到的MAO~
1.MAO一上场就用中文跟大家打招呼,好可爱(*╹▽╹*)
2.前面主持人提了两个问题,我忘了,让观众问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MAO怎么塑造人物,第二个问她未婚饰演母亲做了哪些准备,这位fans是用日文提问的,还说从各地来了很多粉丝为她应援,说完又用中文问了一遍,也好可爱~MAO夸粉丝日文不错,然后问题忘了让主持人有重复率一遍XDDD说没有特意准备什么,拍之前和小7小朋友待在一起磨合了一下,有朋友有过类似的经历,巴拉巴拉。听到粉丝表白看上去很冷静,实际上还是超害羞,哈哈哈哈
3.第3个观众问题问导演,如果主角要追究事故责任,按日本法律会向谁追责,导演说如果那两个数目监测员如果自首的话就是他们
4.MAO走的时候好几个粉丝用日文喊,下次还要再来伤害,听到之后回了“对”,我们都在笑,然后她问旁边人怎么回,大家又喊“好的”,她也重复了“好的”,真的太可爱了
5.第四排除了看电影头累之外,真的是天选座位,好幸运真的好幸运,没想到这次可以这么近距离看MAO(灬ꈍ ꈍ灬)
由行道树“杀人”事件带入的社会众生相写实,在这起看似意外的事故中,没有人是无辜的。害怕被卷入“麻烦”,所以他们没有尽职尽责,逃避与推卸责任,以无关者的姿态围观与擅自评论,这样下去不仅“日本要完蛋”,而且悲哀的是受害者的无奈“我又该找谁复仇呢?”可以设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国,更加是无处申诉不了了之了。PS.石井裕也开始带相乐树拍戏了啊,为他前妻某光叹口气,唉。
“这事不赖我”册那,明明就是你。
讲蝴蝶效应,讲人的自私,讲家庭,讲复仇,甚至,讲环保…讲了很多,却都没怎么讲通透,人与人之间休戚相关的事实并不需要这样一个(并不新鲜的)丧子故事来再次说明。算是石井裕也水准之下,妻夫木聪在这部戏里的演技被井上真央吊起来打,小七一和演技女星配戏就露怯啊。
75分。碍于篇幅,后段有些操之过急,无论是调查的逐步深入,还有夫妻感情的变化,以及个人情绪的张力都塞不进这么短的时间里,但石井裕也仍旧不含糊的给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每场戏目的明确,就像攀岩一样一步一上升。用妻子胖子女同事来点题“想象力的射程”一场戏拍得感人又深刻。在这个事件里成果只因全都是因为“想象的自私”,每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导致里引发了一连串的意想不到的结果,无论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当时间发生后,这些人仍旧回归本位去嘲笑他人自私肤浅的想象,这层社会关系做得深刻。男主角因为工作也被同僚嘲笑,最后去寻丧子之仇更加面对人人如此的借口,他的想象力射程起作用了吗?在结局看来也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乱反射而已。
杀害你儿子的是无数个蠢货。都无心,都自私也有理由来搪塞,在社会新闻层面和丧子后家庭内部平复、释然上,叙事的重心摆得尴尬了。小七演得还是很强的,苦笑着打起精神来
发现小七(妻夫木聪)的戏路很宽,并没有被帅气的脸限制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揭示了不同于阿伦特概念的另外一种平庸之恶。当人们盲从于结构或秩序的要求参与其中,固然可能成为恶的帮凶。但在另一个些时候,人们可能逃逸出结构的要求来回避自己本应承担的一些责任,虽然这种回避看起来微小无害,但层层累积后的蝴蝶效应却可能带来一场无法溯源的巨大悲剧。最难战胜的不是某种权力、结构、意识形态这些大词,而是永恒的人性。这部电影最厉害的一笔是,即便是善良无暇的男主也会在无人注意时,到不该丢垃圾的区域丢垃圾。谁能预料这会不会是另一泡树下狗屎呢?经历了调查遍历了人性之暗的男主还是扔了下去,虽有犹豫。小时候也我曾发生过一次差点丧生的意外,感恩那次事件中所有关涉到的人都尽到了责任,才有了此时此刻的我。“我现在的心情,乱七八糟的”。补一句,几处主观镜头,用得特别好。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小七这样的好老公要怎么样才能找到?
医院看病有熟人的重要性女主终于摆脱偶像剧模式,孩子被压住那里的台词,有种令人窒息的绝望不接受现实怎么办,房贷还没还完,又没有胆子复仇,只能let it go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石井裕也肿么了 无聊而表面
蝴蝶效应是想象力的射程。(守土有责,勿以恶小而为之……)
凑佳苗风的剧本,不过有点看够了这种全世界害了我一个人的故事了,和小七上一部愚行录很像但又比不上(感受不到和井上真央的对戏火花)。倒霉的小七演父亲死儿子,演炮友变逃犯,演基佬死真爱,演学生丢女友,演哥哥疯妹妹,演小三跑姘头,改名妻夫木惨吧
不知不觉被人害,无知无觉害别人,该片从一种特别的视角来看互害社会的成因,虽然这放在日本发生的频次远远低于某朝,但能拍出这样的片子也很好地说明了创作族群的自省能力。
男主最后终于可以理直气壮无所畏惧的乱扔垃圾了
SIFF. 7. 他人即地狱,连锁反应引发的惨剧,篇幅略短,一些线索没有铺开讲述有点可惜。妻夫木聪表演出色。
树倒了 不过换另外一棵腐烂的根永远埋在地里这样的故事太残忍事实永远只被当成事实记录下来但重要的是背后的隐情也就是“想象的射程”小七那段摇晃的镜头太喜欢虽然翔太没了但我们不是因为喜欢才结婚的吗杀害的因素没有最大值所有人都在自保所有人都无缘社会最后的收缩实在太妙毕竟这世界无药可救EX 55yr今年SP最佳吧
社会中每个人无意识的恶,积累和反射,衍生出悲剧,怒气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只能压抑,可怕的是结果可能回归到无意识的恶的轨道。石井裕也有几幕拍得极好。
找谁去复仇?谁都有理由成为凶手,谁都有理由推脱,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说不清楚。#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