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Rachel Getting Married:生活之粥
我们喜欢看电影的原因是生活太平淡,这尤其是中国人走进电影院看大片的原因。虽然很多时候生活戏剧性到看到某些人的博客空间以为是在看电视剧,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基本无聊到没有博客可写。
算了,说电影吧。这个电影基本上以手持camera的格式拍摄,全剧的镜头高度基本不超过1.5m,大部分时间在胸以下。从名叫Kym的女孩走出戒毒所的一刻,到回家参加姐姐rachel的婚礼准备,乱哄哄的彩排,时而眼泪盈眶时而如火山爆发的家庭纷争,到最后Kym离开让姐姐轻松到忍不住跳起来去摸门框,全是生活叙事者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卑微的生活,大部分时间并不可圈可点,不像某部好莱坞暑期轻喜剧一样皆大欢喜,也不像什么雷阵雨一样洒尽狗血。这只是生活而已,亲友间的拥抱不能解决家庭问题,婚礼上浪漫的歌曲也不能让浪子回头,
与大部分生活化的电影一样,Rachel Getting Married一样让人很憋闷,因为这种电影不是梦,不是鸦片,而是放在你面前的一碗粥。比如《革命之路》,但它好歹还有个充满张力的悲剧结局;比如《斗牛士》,但它也算有个戏剧性的线索。Rachel Getting Married就那样的结束,连音乐都没有,画着烟熏妆的anne heatherway还要在她那条未尽之路上走下去,这也是很多人的人生,就像一碗粥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是靠里面的茭圈儿和葱花度日。
http://www.wangxiaoxin.net/ 2 ) 电影里的家长里短儿
家庭摄影机般的跟踪长镜.
摇晃,细碎.似是不经意的捕捉.
第一次觉得HATHAWAY美.
她这身打扮与不合群的样子.可以去演THE L WORD里的女同.
内心有着真正痛楚的人并不可耻.
她孤独.无法排解的.
所以期望别人能明白她的溶入.理解她的存在.
她经历的痛苦铸就她的与众不同.
她一根根的抽烟.
香烟在她细瘦的手指里也显得格外长.
似是永远在抽刚点燃的一支.
RACHEL很美.
笑起来像我一个朋友.明天我一定告诉她.
如果我家里,有一个KYM.
我会爱她.
告诉她,她很美.她不必小心翼翼同样可以得到别人的爱.
只要她道歉,我就会原谅她.
电影不需讲大道理.
家常里短儿.相反清晰透彻.
不必非有结果,非有HAPPY ENDING.
最终,婚礼过后,各种善后.
人也一样.终将各归各位.
从此开始七日复着七日的生活.
家人,是最甜蜜的负担.
各样的经历构成一个个新闻或是八卦.
不同的是,谁在经历.
3 ) 孤独者的人生注定得不到快乐
晃动的镜头偷拍式的角度,都显示这是部伪纪录片,记录的是个孤独的人Kymme的三天生活。镜头里我们随着Kymme的眼睛看到了很多的人,很多的笑声,很多的亲密关系,很多的重逢欢聚,可却始终无法感受到快乐,对比当初看“阳光小美女”所感受到的欢乐情绪,两者的不同,就是小美女关心身边的一切,爷爷妈妈爸爸还有那个该死的舞蹈比赛,她真心实意的关心。而Kymme从来都没有真正的看到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她永远只看到自己。
所以她在婚礼宴席上的祝词,说来说去都是I和me,所以她会去乱编自己的生活经历,胡说自己叔叔虐待姐姐得厌食症,而完全不觉得有任何问题(反正是匿名的),这一切Rachel都感受到了,所以她发脾气,很大的发脾气。
在kymme眼中别人的笑容、歌声、舞蹈都与她无关,都无法改变她认定的自己的悲惨人生,她只能选择在婚礼一角逗逗小狗,在舞会时提前离场来掩饰自己的孤独,她不想成为芸芸众生却又担心别人对她另眼相看,爸爸的5分钟一次的高频关怀让她察觉,姐姐没有告诉她到夏威夷度蜜月也让她察觉,她高度敏感,反应也高度过激。
似乎生活中总有这样的Kymme,永远无法真正的享受生活,一个人的世界实在太小了,陷在里面,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像这部电影里一样,有色彩、有音乐、有花香,却没有快乐。为什么别人都在笑,我却笑不出来。
学会真正的看见这个世界,要怎么学,我也不知道。
4 ) 在爱与痛的边缘旅行
在这个家庭最重要的时刻,妹妹的回归打破了那份已经保持许久的平静,过去的种种苦痛被再一次地唤醒,这是一段融合了爱与痛的心灵之旅,上演于蕾切尔生命中最隆重的时刻。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这句话说得非常漂亮,在现实生活中,幸福往往是有着共同点的,最终所带来的结果也总是轻松欢快的,几乎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可以用“快乐”一词来加以概括,然而对于不幸的家庭来说,事情往往就变得与众不同、难以揣测。《蕾切尔的婚礼》所聚焦的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筹办婚礼的故事,这理应是喜气的,但是当我们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这句名言来衡量它时,幸福与不幸的界限开始变得不再那么明朗。
影片的剧本所描绘的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矛盾的处理,属于典型的家庭伦理剧风格。由海瑟薇饰演的妹妹曾经是瘾君子,在康复所里接受治疗,因为姐姐要结婚而回到了这个她并不喜欢的家庭,眼前的这座房子承载着太多过于沉重的记忆,那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随着时间已经渐渐沉淀。此刻她呆在这个叫做“家”的地方,却并没有丝毫“家”的感觉。在她的眼中,所有的人都在排挤她,没有人愿意看到她回来,她努力地想在家庭聚会上向众人道歉,获得大家的接受,偏偏她的那种黑色幽默总是能在最欢乐的时刻触及到已经被时间所埋葬的伤心事,随时都可以给和睦的氛围来上致命一击。
抛开剧本,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就是安妮·海瑟薇了,尽管该片的编剧詹尼·吕美特有着强大的家庭背景作为后台,但是人们更多的还是愿意卖她的父亲西德尼·吕美特的帐,而不是詹尼的帐。无论西德尼·吕美特为了女儿的这部处女作疏通了多少层关系,最终影片所呈现出来的耀眼光芒依旧只是照耀在了我们可爱美丽的安妮公主身上。
08年对于安妮·海瑟薇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第一个真正的转折点,而这种转折的来源就是这场小成本“婚礼”,影片不仅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更是为这位年轻的姑娘贡献了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这个提名对于安妮意义非凡,一来可以使她摆脱《公主日记》长久以来对她乖巧形象的禁锢,二来可以证明《时尚女魔头》中的出色表演并不是一次偶然的昙花一现,她是有能力尝试各种不同角色类型的,同时也有那个能力把自己所接的角色演活,继而从花瓶女星向实力派女星的行列转型。也许是安妮海瑟薇太年轻了,她遭遇了一路既往稳健老练的梅丽尔·斯特里普、遭遇了性感女神安吉丽娜·朱莉、最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她恰巧遭遇了正处于巅峰时期的凯特·温斯莱特。在这几位同时获得奥斯卡眷顾的女星们的光环下,海瑟薇的年龄带给她的弱势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在《蕾切尔的婚礼》以前,她的作品列表中除了《时尚女魔头》外,没有其他角色是真正获得过强有力的认可的。《公主日记》的确很出色,但是毕竟只是一部成名作,对于影后的头衔竞争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李安的《断背山》进一步成就了两位男星,可是安妮在剧中颠覆性的表演也只能从一个侧面肯定自己的突破。至于同样诞生于08年的两部新作,《糊涂侦探》与《乘客》更多的也还是让人联想到了“平凡”。终于詹尼·吕美特的这个剧本给了她一个再次挑战演技的机会,以问题少女的颠覆性形象获得奥斯卡提名也算是对她自身一个不小的肯定。
导演乔纳森·戴米的处境其实和海瑟薇差不多,都属于代表性作品数量极少的电影人。在他的电影生涯中,恐怕只有《沉默的羔羊》和《费城故事》这两部电影是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或许有人说只要有过这两部经典就足够了,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也许是这样,但是对于一个要求上进的导演来说,这是绝对不行的,毕竟人家是靠电影来养家糊口的。
在《蕾切尔的婚礼》中,乔纳森努力地让影片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这部类似于家庭录像带的电影,但也仅仅是类似而已。事实证明,这种伪纪录片的风格其实并没有提升影片本身的质量,相反地,在很多场景里这种风格使影片的节奏呈现段落式的拖沓,就拿影片中婚前祝福晚餐那段来说,在安妮·海瑟薇插话前,一个又一个漫长的祝福以及对于所谓的尴尬事的揭发,恰恰拉远了观众与剧中人物之间的距离。直到海瑟薇那段黑色幽默般的道歉令全场冷却,这个段落的戏剧高潮才刚刚得以引爆,可是之前的冗长已经给人以巨大的疲倦。
家庭录像带这种东西看上去也许可以给人以一种亲切感,更易于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但是它本身也有着一个明显的弊端。家庭录像带往往是自己的家庭成员看着才有感觉,因为他们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这其中的喜怒哀乐。看家庭录像带的人往往都是已经经历过了整段故事,他们在某一个特殊的日子再回过头去重温录像带中记录下的往事片段,这种感觉和直接观看电影是截然不同的。而观众作为第三者在观看的时候就不可抗拒地会产生一种距离上的代沟,由于自身并非故事中的一员,观众的视角就会永远地停留在第三人称的位置,即使这卷录像带中的婚礼场面再怎么欢腾,观众也终究是无法融入进去的。
于是在看《蕾切尔的婚礼》时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我们看家庭内部矛盾戏的时候会感觉很震惊,海瑟薇与姐姐争吵以及与家人争吵的几段内容也都非常出彩,但是到了最后的婚礼现场时,到了这个本应该是高潮的段落时,我们突然与这个故事出现了一种距离感,看着他们在荧幕上欢呼雀跃,可是自己却半点都高兴不起来,从观众的角度,人们始终所关注的都是海瑟薇这个角色的故事,并非婚礼上其他的宾客,导演精心设计的歌舞表演反而成为了一种累赘,在影片最后的段落里造成了严重的拖沓。不过好在这只是导演过度追求婚礼效果时所犯下的一个失误,并不会影响海瑟薇在影片中的个人表演,不由庆幸影片参与的是最佳女主角的竞争,而不是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的竞争。
作为詹尼·吕美特的编剧处女作,故事的剧本的确有打动人心的东西存在,她从一个弱者的视角去剖析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并且找出了一个合理地解决危机的办法,谱写了一段揉合了爱与痛的心灵之旅。这样的故事情节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萨姆·蒙德斯,在《美国丽人》与《革命之路》的光芒下,也许他才是真正适合导演此片的最佳人选。
5 ) 蕾切尔的婚礼
这真是一部很棒的电影。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一个原本破碎的家庭,因为蕾切尔的婚礼,要重新聚在一起。
Kym从戒毒所请假出来,不是为了自己姐姐的婚礼,而更愿意自己家人能够重新接纳自己,因为她爱自己的家人,但家人恨她。
这种恨,似乎心照不宣。
Kym与姐姐的冲突。
Kym试图争取自己应得的爱,抢着当伴娘,不惜与姐姐翻脸。然而,当她发现自己仍然是离心现象最边缘的水滴时,她崩溃了,在姐姐婚礼彩排酒席上,假似玩世不恭,向所有人道歉,尤其是,因为自己,失去了大家的亲人,他们的弟弟。
酒席结束,Kym的道歉触发了姐姐Rachel的痛处,结果和kym大吵一架。吵过之后,kym更加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与大家相悖。
在美容院,姐姐Rachel听到kym在戒毒所里编造自己的童年时,两人在一次发生争执。我在想,kym编造的故事,首先大概是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过去,其次在她编造的故事里却有现实中缺少的姐妹情。但这一次的争吵,kym离开了家,姐姐也不愿意去追回这个妹妹。
Kym与母亲的冲突。
Kym和Rachel的亲生母亲一开始就有提及,据揣测,应该是弟弟死去不久,她们的妈妈就离开了这个家。在婚礼彩排的时候,她们的妈妈出现过一次,kym看来很喜欢妈妈,但是妈妈更爱Rachel。Kym离开家之后,去找自己的母亲。她想分担自己对于弟弟的罪恶感,但是她的妈妈当提到自己儿子时也很失控,结果两人动起手来。
Kym与父亲的感情。
如果比较全家人最爱kym,我想应该是她的父亲。父亲不只一次去保护自己这个被排挤的女儿,希望大家接受她,并且原谅她。但是,当看到自己儿子的碟子时,也难以掩饰自己的难过,kym知道,父亲也没有原谅她。
Kym的离开。
Kym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了家。第二天当上自己姐姐的伴娘,真心的祝福姐姐幸福,而对于自己,她只能选择离开。虽是倔强的脸,但是期盼自己的母亲,姐姐还有父亲能够原谅自己的过去。当姐姐招呼全家一起切蛋糕的时候,妈妈的手伏在kym手上,相机的闪光灯结束,妈妈快速收回,妈妈没有原谅过kym。婚礼结束,kym带着弟弟的照片回到的戒毒所。
导演并没有一开始就交待这个复杂的家庭,也没有过解释这个家庭造成如此局面的缘由,巧妙的运用“伪纪录片”的方式讲述这样一个略有复杂的故事。所有的演员,都讲自己一直置于角色当中,就当真的在办一场婚礼,一切都是自然地真情流露。这才是身边的故事,现实中很少有情感的歇斯底里,即使流泪,哪怕只有别人的一个眼神,自己都会害羞地微笑。就是这种掩饰,还原了我们的生活。而在一场欢庆中,受伤的人也只能默默将悲伤埋藏心中。欢笑,歌唱,香槟,交谈,还有一颗颗隐藏的伤心。
6 ) Heaven is in hell,and happiness stays in neverland.
被本届奥斯卡欺骗了两次。
第一次是革命之路,海报里安静的一对璧人额头相依。因为Titanic看的不怎么认真,着实是想看看这个。于是简介都没扫一眼,没犹豫的下了就看了。看毕五味陈杂,欲哭无泪,害怕到绝望。
不过……我也就忍了。
今天看了Rachel getting married,我好恨啊...被名字、主演和题材骗了,骗惨了。
这是一场痛苦的喜宴。
一开始的热闹场面让我一时间相信了这是轻飘飘俗咧咧的家庭片教育片——叛逆女儿如何在家人感化下回归亲人的怀抱,婚礼上与大家冰释前嫌,最后再得到爱情。
没想到的是,过程或许可以勉强称之为是这样,但是却带有完全不同的感情。
整部片子都是亲人间的拥抱,却远离亲人的内心;双方带着绝望的情感想要冰释前嫌,可是连面对过去都做不到;伴郎和伴娘有意无意的接触,最后只能让人感到是两个内心空旷的瘾君子间无可奈何的依偎。
看完电影,才发现在豆瓣上这电影是那么没人缘,又在各处看了些影评和论坛发言,我着实火大。看着高高在上的人们批评着导演才尽、镜头烦乱、编剧胡扯、演员超烂,and the crap.我真是纳闷丫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电影,丫生活怎么就那么幸福就一点都不能体会到最无私的亲情竟然也能带给人的怎样的艰辛痛苦和绝望。
学心理学的姐姐绞尽脑汁和父亲过招不想让妹妹坐在家人这一桌,在厨房里和父亲争论,她明知这是一场必败的战斗,但是她还是压抑着怒火绝望的说出,这是我的婚礼,我就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哪怕是一天么!对弟弟的死悲愤,对妹妹一直以来无理取闹的忍无可忍,对多年来想要哪怕只有一次让父亲的天平倾向自己这边的渴望……这个年轻完美的姐姐已经到了极限,她无法再承受一点伤害和不幸。这种感情无关冷漠,无关自私,只是一个普通女孩渴望爱罢了。
而犯了错的妹妹因为犯了错而继续犯错,屡次犯错。在不断的努力尝试中,她终于发现,已经发生过的一切,是无法被改变的,无论她做什么,都不能对任何人有任何补偿。周围的人看待她像看待犯人一样的眼神,对待她虚假和冷漠的态度,让她变得更加敏感更加神经质。她和姐姐在婚礼彩排后争吵,最后姐姐用怀孕转移话题,她无法祝福她,只是说着“This is not fair…this is not fair…!”她想澄清事情,但是没有人想要听。她和母亲两个人疯狂又绝望的厮打,她扯去了自己最后一根绳索,开着车哭喊,想要自杀,可是却又没有死成。这一天又是姐姐的婚礼,带着这种生不能死不能的心情和脸上的淤青,她面带微笑的走进了婚礼殿堂。她奋力拯救着自己根本无法被拯救的生命,却又被自己最重视的感情弄的遍体鳞伤。她已经无法再争取了,她的心已经凝成了海报上那张平静的吓人的脸。
婚礼结束后,母亲提早离去的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伤口果真不是堵住就能消失。姐姐要拥抱母亲和妹妹,心里无尽纠结的三个人这一刻的拥抱和眼泪都无比真实。可是即使这样又能改变什么呢?问题没有解决,情感也无法敷衍事实。这样的感情关系是无法带给任何人幸福的。
而关于父亲,在这沉重的片子里也显得不够沉重了。只是他看到写有Ethan名字的盘子时那种想要假装平静但是始终无法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的那种无奈,让人感到伤害实在是件容易的事,彼此相爱的人们总是在对方的心上划上深深的伤口。用爱来抵抗这支离破碎的战场遗址,让人觉得希望的痛苦,痛苦着希望。
蕾切尔的婚礼,这狗血的名字不知为什么,我突然觉得很贴切。这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名字,就像他们所有人一直想维持的那种表面的和平。
可是想要得到幸福么?
哼,Desmond说,see you in another life.
如果后半部分再紧凑点,就是五星了
安妮的表现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不知道本片是不是DOGMA95的追随者,摄影风格非常写实,室内戏几乎没有打灯,凸显出浓重的纪录片色彩。让我想起很喜欢的一部法国短片Forbach,同样以纪录片的方式做剧情片,同样平铺直叙地讲述,同样靠演员的表演取胜,同样留给我们一个无言而值得思考的结局
看的我很烦。
没有谁能照顾你的情绪
美国式家庭里人人的“自我”
家庭冲突部分不错,就是安妮mm的表演有欠感染力,最后婚礼有些冗长,刚开始还不错,总之部分不错,缺点也不少。倒是肯定比“婚礼上的玛戈特”好看得多~
The essence of family:原谅我生活中不能没有你
太冗长
公主也堕落
隔阂是可以解除的~
很细致,很多对白。。。
但凡张某人能如Kym这般,也不会。。。
大量自然光,手持,看着有点像改良版的道格玛;形式感和故事本身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冲击力还是有的,但是结构不够紧凑,细节不够凝练是个大问题。
家是无法选择的血脉相连。一生,生生都纠葛其中,享受爱,承受不得已。
Rachel.Getting.Married.LIMITED.DVDRip.XViD-PUKKA
真实、客观、对人物对错未予评论,拍得很像纪录片
立意和最后的镜头似乎有点意思……
3.15
太过拖沓
不合时宜的人无论如何都是错的。细节,心理把握得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