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是剧评 算是个剧情线
第一次看这部剧还是在电视上,那时候眼光一直停留在彭湛身上。多才多艺的高干子弟对小女生肯定是致命的吸引,以至于都没怎么看后续剧情,只记得彭湛真的很帅。
后来也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从对彭湛的喜欢到对姜世安的理解与心疼以及对彭澄牺牲的心痛。
姜何时爱上韩?大概是在韩将碗里的包子给予姜;或许是在那个晚上因害怕而抱住姜的那一刻;也许是韩那碗猪油拌饭分与姜;还有那一包甜甜的萨其马;直到那碗加了糖精的面汤,在姜的内心中开出了卑微的花朵。(怎么感觉姜是个吃货呢2333)
可是那时候韩的眼中没有姜的一点儿位置。她爱的是文艺多才的彭 爱的是高干身份的彭 爱的是原本应该与她一起在上海读书的彭。就那样把姜带来的地瓜干看也不看的分给室友品尝。
姜不是没有抗拒父亲安排的婚姻,可是他是一个孝子,言语行动上的拒绝做到极限也就是不与妻子圆房。
但慢慢他发觉与韩的距离越来越远,韩战友的轻视,导致他自卑感的迸发,不知他内心深处是不是会带入翠花的角色,就像翠花不论付出什么,姜也不会爱上她一样。
姜与妻子的圆房的时候,似乎已经决定放下对韩的感情,将这份爱意埋在心里。与其望着远方的高山,不如揽着身边的汪泉。也对妻子有了期许,希望妻子拿起课本,读书识字。可是他的期许注定只能是期许。一个农村妇女,白天照顾庄稼,侍奉公公,哪里有精力有觉悟去看书学习。恐怕她自己也想像不到,自己的男人会这么有出息,有一天会为军区司令,会因自己的无知而一度想要离开自己吧。翠花的错在于没有跟上丈夫的步伐,没有意识到危机感。仍旧以为每天洗衣做饭 照顾公公 看护孩子就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可惜她的丈夫不是一位与她一样的农民而是一名军人,还是一位内心追求上进的军人。
当姜发现自己给妻子买的书成为孩子的玩具时,那一刻他死心了,内心的美好追求与现实的猛烈碰撞,让他再一次思念起韩给予自己的悸动。他想与妻子离婚,给自己一个追求爱情的机会。
韩在他驻地部队的相遇,似乎体会到了姜对自己的爱意,一切在朦胧与暧昧之间穿梭,这是我觉得韩与姜唯一一次最有可能的机会。可惜姜幼子的夭折将一切打回原形,他不忍心就此抛下妻子。
后来在韩与张的对话中,她也深知自己因以前的虚荣而没慧眼发现姜这颗明珠。
而姜,虽然没有离婚,但也没有停止那份爱意。慢慢的,他将自己对韩的爱意浓化成一张张简报,将韩发表的作品一张张剪下粘贴成册,这是他爱韩的唯一方式。
在彭澄的推波助澜中,让韩对彭心底的那份悸动再次跳动起来,虽然有好友的相劝,但抵不过最初的那份悸动之情。
当韩告知他想要与彭结婚时,姜都不愿意多说多听一句。
婚后的韩在文艺汇演时与姜再一次见面,告知姜自己将会调离军区。姜与她握手,道一句再见,转身离去 然后眼眶湿润。
兜兜转转,再见已是他送韩去医院生子,在路上,他对韩的担忧对韩的爱已经无法掩饰。
彭澄的牺牲是韩与彭婚姻的休止符。这份婚姻由彭澄的搭线撮合开始,又由她牺牲而告终。
四年后,韩下部队慰问演出,又一次与姜相逢,姜笑开了花。得知韩离婚,他满是心疼,心疼一人带着孩子独自生活的韩。
与此同时,姜和妻子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因妻子对勤务兵的诬陷与不尊重,姜开始与妻子分房睡。姜的女儿追问父亲为何冷暴力母亲,姜说出了要与妻子离婚的想法。女儿虽不支持但也无奈,只能写信恳求父亲顾及要考大学的弟弟,不要仓促决定。
这封信被姜的妻子发现,她找人读出信的内容。然后开始哭天抢地,不相信自己付出一辈子辛苦换来的是丈夫离婚的决定。姜离婚的决定坚决,但姜的妻子不是傻子,她知道姜的婚姻对其仕途的重要性,她告知姜 他无法摆脱自己。
正值老兵退役时期,韩下部队找寻灵感,在韩的办公室里,姜把这些年来 粘贴韩发表作品的简报拿出,韩泪流满面,说出那句 在这个世界上 除了我父母 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像你这样 一直关心我关注我 。这时候的韩 真正知道姜对她的爱到底有多浓多深 想必也是多么痛心自己错过了这样个男人吧。
姜唯一一次可以抱住韩的时刻 因父亲的到来而打断 到剧终 他们都未曾拥抱过。
这时候姜的父亲出马,找到正在下部队体验生活的韩,希望韩不要破坏姜的家庭,也希望韩可以劝告姜不要离婚。
然后 韩离开。
军队裁员时期 韩担心姜的处境 来部队找姜 希望姜可以走后门来自保 姜拒绝
98年洪水 两人在次相遇 姜外出抗洪 翠花为了让姜安心 没有将姜父离世消息告知姜 可姜已从儿子口中得知 这时候姜终于体会到妻子的不易 姜说 她是个好女人 韩说 她是位优秀魏军人家属。我感觉 姜和韩的爱情在这里就一同埋在了心里吧。比亲人亲 比爱人深
《大校的女儿》绝对可以进我最爱电视剧TOP 5,从几年前第一次看的时候便被悠扬的主题曲深深吸引。片子怀旧的风格,淡而不平的爱情让我欲罢不能。昨天又一次一口气看完这部20集的连续剧还不觉过瘾,于是找来王海鸰的原著小说读。书和电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是不便于比较的,但在我看来,改编的电视剧比之原著,无论是情节、故事本身,还是人物形象,都要成功的多。 韩琳和姜士安,这部剧男女主角间的爱情纯美的无可挑剔。 相遇在彼此最灿烂的年纪,相识于艰苦却令人回味海岛军营。农村兵姜士安在班长韩琳的细心照顾下渐渐爱上了这个单纯活泼的大校的女儿,而彼时的韩班长,对姜士安的特殊照顾却完全是出于自己对他的同情。年轻的韩琳像所有那个年纪的女孩子一样有虚荣心的。她的眼里是和自己门当户对的帅气潇洒的文艺兵彭湛,从进岛的船上听到彭湛迎风歌唱《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就爱上了他。那时她的心里没有姜士安的位置,即便没有丁排长对士安那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士安也明白自己和心中的女神韩琳之间隔着无法企及的距离。他唯一能做的,是抗拒父亲安排的婚事,以此为自己和韩琳的爱情保留一丝可能。但他偏又是个孝子,在父亲和前程面前他终于妥协,接受了同自己没有一点共同话题和感情的农村妇女翠花的婚约,也注定了他和韩琳的爱情,只能是远远的望着,再难走向婚姻。 前几集他们在海岛当兵的年轻岁月,纯美的令人窒息。年轻的心,朝气的脸,每个人都没有像日后家庭啊事业的束缚。我怕再也见不到你,就买笔记本题词送给你;我害怕时遇到你,就紧紧抱着你放声大哭;我喜欢你热心的在我生病时给我煮面条,即使你错把糖精当做味精放进碗里,我也强装好吃笑着全部吃完。年轻时我们都一无所有,除了单纯的爱情。 每每看到士安回家总会心痛,因为明白他每回家推动剧情向前发展一点都意味着他和韩琳多了一丝不可能。翠花是隔在韩姜二人爱情中最大的绊脚石,但却让人恨不起来。翠花有错吗?没有!反而是她对这个家的全心付出使士安没有丝毫后顾之忧,在事业上平步青云,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师长。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她是可怜的。虽然是士安的妻子,却从未得到丈夫的爱。最后士安挂掉翠花的电话时对韩琳说:“她是个好女人”,我相信他是真心这么说的,韩琳也明白。翠花一辈子尽心侍奉他爹,种地带孩子,无怨无悔,但她没有文化。有段时间士安觉得自己可以试着接受她,给她买课本让她识字时,翠花却将课本当孩子的玩具任由他们撕掉,从此士安才在心底彻底关上对妻子的心门,一心扑在工作上和对韩琳远远地遥望中。 而韩琳呢,在发觉姜士安对自己的好时已过了太久太久,在搞清楚自己其实也爱着姜士安时更是一切已覆水难收。在我们有可能的时候,我的眼中还没有你;在我们终于明白彼此的意义,却已是两只被缠满线的木偶,只能微笑对视,望着彼此,不能牵手。 故事给韩琳年轻时的爱情一个了结,她还是嫁给了喜欢了整个青春的白马王子。即使他和自己在海岛最好的朋友却顶替自己上大学的张雁南结婚又离婚,还独自带着四岁的儿子;即使从雁南口中她知道让自己念念不忘的暗恋对象花心有外遇,恶习难改,韩琳还是嫁给了彭湛。我想,是为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吧。就像韩琳就此问士安的意见时,士安一语打断她:“其实你大主意已定”。很多时候,彻底终结一段心中的幻想恰恰需要真正开始这段感情。所以,在嫁给自己年轻时心心念念的人之后,韩琳才发现自己和彭湛本是平行的两路人,怀孕丈夫却劝自己打掉,再加上即将生产身为丈夫的彭湛犯了和雁南在一起时相同的错误,不仅出轨还迟迟不回家,丝毫不关心自己初生的儿子甚至希望儿子跟韩琳的性。从此韩琳彻底死心,明白儿子根本没有来自父亲的爱只避免会受到父亲的厌恶,两人的婚姻唯一的纽带只剩下当时一心撮合二人想要一个家的彭湛的妹妹,彭澄。自然的,当彭澄在西藏发生车祸去世,二人也就散了。也正是这段失败的婚姻让韩琳认清自己的内心,在比较中发觉姜士安是那么那么好。 韩琳生孩子时是姜士安陪在身边,这是两人最亲密的一次接触了吧。他紧紧的抱着她,握着她的手;她头紧紧地贴在他的胸膛,疼的咬他的手。这才是恩爱夫妻应该的样子。只是他不是她的丈夫,她孩子的父亲不是他。那一刻多希望永恒。在你最痛的时候,我陪在你的身边;在我最需要关心的时候,是你拥我入怀。 这段爱情里,似乎士安的付出更多。毕竟,是士安先动的心啊。三次在海上擦肩而过,专程给她带的地瓜干、焦急的询问韩琳的高考情况都被韩琳在船上高声招手说再见定格了。海风太大,距离渐远,听不清你的话语,只能留给你我最灿烂的笑脸。但几年后士安仍然记得那包未送给她的地瓜干,从家中带来未及拆封就全部留给了她,以至于不知道翠花悄悄将自己给士安缝的鸳鸯鞋垫也夹在其中。还有那本收藏着韩琳点滴成长的本子,承载的是士安对女神最单纯的爱,这么多年,始终未变。韩琳那时才彻底明白这么多年姜士安对自己念念不忘,一片痴心,“这个世界上,除了我父母,再没有一个人像你一样一直关注我,关心我”。当姜士安站起来缓缓走到韩琳身后,多希望他们能紧紧相拥。但编剧却让这两人将最最单纯干净的柏拉图式爱情保留到最后。心灵属于彼此的二人,没有越雷池一步,忠于了家庭,见面只是握手,连拥抱都没有。 不久前一句话风靡网络:“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士安望了韩琳二十多年,相见不多却在心灵上始终与之相伴,所谓soul mate就是如此吧。韩姜的爱情,超越了肉欲,直抵灵魂。从始至终,二人都仅以战友相称,不论彼此身份如何闪闪发光。今生,也许我们注定无法拥有婚姻,但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拥有彼此。以朋友知之名,装着对彼此最深的爱,陪伴在你身边。
这部剧是我念小学的时候看的,当时对感情懵懵懂懂,却已经为姜士安和韩琳没能在一起而感到难过了。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人最后心意相通还是不能在一起。
高中毕业的暑假甚至去看了原著,但是远没有电视剧打动我。大概是第一人称的视角,我看不到姜士安隐忍的眼神。
他们几乎都是偶遇,第一句话永远都是: 姜士安!韩琳!(这两句话台词都有音效了)然后正式地握手。这种中国式的含蓄内敛的浪漫后劲总是很足的。
不过如果他们只是讲不能说出口的爱情,反而不会让我心心念念这许多年了。韩琳聪慧,勤奋,命运几次三番作弄她,她都挺了过来。但她也会失落,会怀疑自己,比起姜士安的严肃自律其实这更让我觉得亲切。这部剧讲了他俩的人生。人生嘛,哪能事事都如意。
韩琳和彭湛在一起,像是圆了少女时期的梦。韩琳和姜士安没有在一起,发乎情,止乎理,成全的是一段天长地久的情感,比亲情和爱情更长久。这比大团圆的剧情更让人印象深刻。
很精彩!
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塞林格《破碎故事之心》
平淡里的那份真挚!
大校的女儿这部给我更多的是最后的感动,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电视剧了,即使它的情节有些跳跃,让我感受到跟多的是一代军人身上所具有的崇高品质,特别是最后一集,让我看到这种精神的延续。
还在偏于一隅的独墅湖畔慵懒的时光,我埋首于胖子的实验室,一气呵成看完了他帮我下的这部连续剧。心底的一根弦深深被触动。如果,为爱而生。理想的爱情。可惜现实大多不是。喜欢郭晓冬的姜士安,正直踏实隐忍上进。为韩琳和小彭澄感慨。讨厌那个彭湛~
刚补完 姜士安拿出那本剪报的时候哭了😭😭😭 每过几年就会重新看一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人到中年更是理解了其中滋味
袁立的演技还是不错的
爱情
好看。想了想就给5星吧,我挺喜欢部队背景的。演员大部分都演得不错。cctv1的比龙岩台的放得慢。一直看龙岩台的。
啊啊啊,就记得跟着奶奶看的时候对于结局特别遗憾。。
淡淡的怀旧,淡淡的伤感
爱就是相互扶持,而不一定结婚。
王海鸰
都很适合的演员,喜欢韩琳这种白白的却很有个性的,可惜没有和姜士安在一起
最爱的一部电视剧,重复了好多遍仍然有想看的冲动,帮我建立了我自己的各种官。是唯一觉得电视剧比书好的。
2006年
女编剧的自传
书和电视各有春秋
非常不错,这种感觉真的很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