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写年终总结的冬季了。
推荐一位杀手的年终总结电影《A Very Private Gentleman》
顺便谈谈职业宿命。
跟杀手最像的职业是记者。
1.浪费在准备上的时间,特别多。
2.成功都是一枪,失之毫厘,天堂地狱。
3.放下枪,就底死。
一年12个月,一个月出一篇尽心准备的特稿,也就12篇。
这12篇中,能对行业企业、焦点事件、特定人物产生深刻影响的,最多一篇。
这跟一个记者的采访、写作能力无关。
跟机遇相关。
好机遇,在关键的时刻,得到关键的消息,并第一个写出动人心弦的文章,这个太需要运气了。
跟你争新闻的,是十万个自媒体人、一万名记者、1000家官媒、100个超级网红、10个局内人,1个当事人。
比如,华为,最劲爆的新闻是任正非的内部讲话,而讲话人任正非自己主动爆料了,留给记者的活儿,就剩下改标题了。
So,
一个记者的年终总结,不应该先列自己最优秀的文章、获奖的文章。
而是用数据算计自己:
1.全年写稿多少篇?平均一个月多少?
2.全年非工作日写稿多少篇?
3.全年单日写稿最多是几篇?那一天?
4.全年真正的一对一采访,几篇?
5.全年通过公关公司写稿多少篇?
6.全年主动采访写稿多少篇?
7.全年工资总收入,税后多少钱?
8.用你的全年税后工资总收入,除以,全年主动采访的稿件篇数,
发现每篇主动原创的成本是10000元以上的,你就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是Nothing和Nobody。
乔治·克鲁尼,在2010年自己49岁,出演了一位想退休的杀手。
他的头发灰白,肌肉健硕,目光坚定,床上勇猛。
作为世界级的杀手,他在电影里一共只开枪杀了2个人,
一个是他的前女友,
另一个是他的恶老板。
都不是为了钱,
杀前女友是自私,为了自己的安全。
杀恶老板是自救,为了自己的爱情。
这部电影简单地描述了一个宿命:
作为一名美国人,你放下枪,注定就是死。不管,你是杀手,还是平民。
2021年注定还是新闻风起云涌的一年。
美国人不会放下枪的。
备注:
《美国人》 The American (2010) 本片根据马丁·布斯的小说《一位非常低调的绅士》改编
兩倍速還需要快進...到1/3就不想看了...whats wrong with me?
内敛到极致了,全篇渗透这种此外不堪行的味道,他问神父你想过除了神父之外的还可能做什么吗...
摄影很美,配乐到位,意大利很有味道,节奏慢但是不紧张,想弄个古典味的悬疑片要有古典派的戏剧基础才行啊。
为神马所有跟意大利沾边的电影节奏都这么慢。
你太娘了!
可以带祖母去看这部意大利风景片,比谁先睡着
杀手的人生注定悲剧,一旦走上了这条路,最困难的就是回头,爱情也成为了生命中的奢求,只有死亡才是最后的解脱。《美国人》忧伤,克制,却在安静的影像中流淌着一个中年男人孤寂内心的热情与迷茫。很久没有看到这么与众不同,这么优雅的杀手电影了。
如果不是G.C 一颗星都不会给你 风景?算屁!
头号苦逼绅士代言人乔治克鲁尼
非常闷蛋闷骚的故事,永远退不出的江湖,是港片最长用的段子了。3星都给克鲁尼吧,我觉得他这样一个人能演这么安静一个电影怪难得的。
老题材,没新意,尤其结尾,每一步都在意料之内。
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一个杀手在云端 最后却变成了秋喜~
本片再度验证颠扑不破的杀手定律:如果你敢说,我干完这最后一票就金盘洗手,那么结局只会是悲壮地死掉。
杀手,意大利小镇,完美的配乐。。。多好的姑娘啊~~~
装逼的唯美画面片
就眉头深锁一表情
好文艺、节奏好慢,看不很懂
此片说明了有时故事俗不俗套并不重要,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才起着决定性作用。电影在暑期档尾巴主打克鲁尼和杀手题材异国风情,却讲述一个俗套沉闷的故事,难免让期待刺激动作片的观众大失所望。而若抛开错误的期待和宣传来看,导演的确是另辟蹊径并将这个烂大街的故事讲得细腻动人。
剧情就和女一号女二号的身材一样
氛围营造的很好,音乐和画面也都很搭,只是从导演到克鲁尼对与人物的塑造都有些不知所措,有时会陷入模棱两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