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开心地看到《第一观影团》组织观看了该片的修复版本,到场的不仅有阅尽沧桑的老人,也有朝气蓬勃的学生,作为一部三十年前的献礼片,这部片不仅顾问团强大,更有古月和孙飞虎两位老师的倾情加盟,在我心中他们是最好的特型演员,他们的辞世让人难掩心痛,在专业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修复版本完美地修复各种了缺憾,让这一部巨制得以焕发生机,老夫心甚慰藉。这部影片作为最好的爱国教育影片,实在值得每个人观看。
昨天突然想看个什么电影,然后意外的发现在学校附近的电影院居然上映了一部这么老的电影,每天也只放映一场,于是果断买了今天的票,下午一个人包场看完了这部1989年的《开国大典》。
身为一个00年出生的人,其实没有这一次的契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去电影院看这么一部典型的 主旋律、颇具历史感、听起来似乎有些无趣 的电影的。所以,首先感谢电影重制人员的辛勤付出和电影院舍弃成本的放映,让我有机会今天可以看到这部我觉得在主旋律电影中算是非常优秀的《开国大典》。
我本以为开国大典的主要篇幅会放在筹备开国大典的准备活动上,就好像《我和我的祖国》的《前夜》类似,结果导演将视角放的更为广阔——从1948年年底开始一直讲到1949开国大典。确实,开国大典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仪式那么简单,这是经过了很多很多年无数中国人奋斗得来的,所以我对这个时间跨度也表示理解。
整场电影的视角在国共两党之间不停的切换。在共产党这边的时候多数的景象都是陕北的农村——平房,羊、没什么绿色的土地,而国民党这边反而看起来似乎更加“有潜力统治全国”的样子——现代化的城市,高档的别墅洋房。但是事实就是,此时的中国,民心已经基本倾向看起来有点土土的共这边了。两边的领导人的镜头也相互切换,让人忍不住对比。这部电影和我往常看到的讲述同年代电影有一个不一样的点就是,《开国大典》给蒋介石的镜头实在是“太多了一点”。这样相对公平的给双方的视角也让我更多的看到国这边是怎么一步步退去台湾,共这边是怎么一步步统一大陆的。蒋其实也算不上不聪明,只是整个政府系统实在是太……腐败了。整一个的国民政府,似乎都像是一个被蛀的千疮百孔的木屋,只等着倒塌的那一刻了。而毛这边,则看起来气定神闲得多,所有的镜头里面,毛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气定神闲,充满自信,同时身为现在的人,我已经知道了最后的结局是共产党取得的胜利,就更加觉得,胜负这件事情,其实早在渡江战役前,就已经定格了。
总而言之,《开国大典》是一部好电影,即使是2019年的今天,也值得买张票去看一看。
PS:典礼那一节毛泽东在上天安门城楼那一段的光影打的真的是好。
影片是在读完杨奎松写的《中间地带的革命》后观看,通过阅读了大量国共两党28年的斗争合作史,再翻回头看这部影片,油然觉得革命的艰难,建国的不易。
影片讲述的是解放战争到1949年10月1日之间的历史,人物众多,流水式的再现了这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较量及不同人物之间的选择,相比展现我党的正面形象,影片更多着墨于蒋介石,蒋介石与桂系的政治夺权,下野后的安暗自指挥、人前背后的两副嘴脸(对政敌的酷刑暗杀及对孙子的和善),生动再现了一位穷途末路无力回天的政客形象,从而也不由对国民党摧枯拉朽式的衰败一阵唏嘘。
而与之相对的是教员及我党同志的艰苦奋斗及高昂的革命热情,除了热情,还有严谨,有毛父子关于结婚年龄问题的纠扯,有面对战斗英雄进入城市犯错误仍被关禁闭的严明军队纪律,有最高领导人犯了错诚恳认错的坦荡,处处小事,处处细节。
因为对于这段历史的熟悉,个人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孩子与毛泽东、小孙子与蒋介石的对话,一个发生在我党由西柏坡进入北平的汽车上,一个发生在蒋介石退居台湾的邮轮,一个朝气蓬勃,一个落日余晖,着实鲜明,而同样大的孩子在不同的社会体制下也有了不同的抉择和道路人生。
相比于后续的大业系列,还是老片子有味道,值得一看。
建国大业这部片子的作用是什么呢?是用来衬托开国大典是多么的成功。 80年代末期其实思想是很开放的,有的东西那时候可以说现在却未必了。所以这部开国大典无论从演员,故事,道具,都远远的把建国大业甩在身后,是一座无法超越的巅峰。 剧中的两个主角,毛和蒋,其实没有刻意褒谁或者贬谁。毛在1949年毫无疑问达到了人生的顶峰,这种顶峰历史上也确实没几个人能达到,以后另说。蒋在片中塑造的也很成功,代李襄南赢钱那一段堪称经典。
这部影片幕后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当初影片送审的时候据说有党史研究部门的人表示,影片中对于蒋介石的描写太人性化了,虽然导演表示这部影片要把毛主席从神变成人,把蒋介石从鬼也变成人。知道后来中央领导看了样片,给与了充分的肯定,才让影片顺利上映。
每年国庆必播,也是建国大业前身,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对于蒋介石的描写,比如经典的那句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短短一句话引得几大将军誓死。还有和孙子下棋和背诵古诗那段,一个悲情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
曾经电视剧前感觉这部老电影比建国大业好看!同意的点赞!
应景
毛主席真可爱,刷新了对他的认知,孙飞虎老师的老蒋也莫名有些可爱怎么办(不知道是剧本原因还是演员演绎,这份“可爱”其他版本的老蒋演员身上还没有)
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叫做梁鹏飞的人,很红
看一遍 哭一遍
自费影院看,修复不错,也就比之前上映那部多抓鸟的什么鬼决战好看一千倍左右吧,牛逼特别是台词,我是不是很爱国我真是很爱国呀~原来以前标记看过了…
我应该看过吧
看建国大业,才想起还有开国大典。
拍的很好
9.0多年过去了。
「三大决战」之后续看「开国大典」,内战到建国真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叙事的纬度真实度比「建国大业」强到没边了,更别说演员演绎了。在国情越危难的时期就涌现出越多文人名将,古月版的毛 给人观感是一头温和的巨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
“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立场难免偏中共,但是国民党失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虽曰天命,也是人事。制作上个人非常喜欢这个版本,尤其给各个角色配上了很地道的地方口音这个实在太赞了,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所有人物的形象,老一辈革命者的塑造特别成功,古月的形象举止神态气质应该是最贴合毛的。场景环境建筑也照搬模拟(去过的京、宁、沪各地,片中经典布景建筑最大程度呈现,中南海、南京总统府、连上海宋庆龄故居都直接照搬),可以说制作相当敬业了。7.5
不错。
……
场面确实很大。
我应该看过吧
很特别,蒋走之前回家祭祖,武山庙抽签也都提到。太原别墅的景很多,两派人物呈现出来的是血肉之躯。
长影厂当年就是牛逼啊。立场先行的历史流水账电影,但也比这个大业那个伟业好看一百倍。别的不说,这种表现常凯申的尺度,放到今天就肯定过不了审。